周登隆
摘 要:實現有效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一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收獲了哪些知識、學會了怎樣的思考方式、獲得了怎樣的身心體驗,是考查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三個重要指標。客觀地說,師生從走進課堂到走出課堂,總要發生一些變化,收獲一些東西,好像每節課都是有效的,其實不然,就小組合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
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改變,有關學生的教育教學問題也成為國家和學者關注的對象。而在我國,為適應學生和社會的發展,開展的有關合作學習的教育課程改革,改變了傳統教育的學習模式,解決了以往教育出現的問題,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更好的學習空間。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
1.在數學課堂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不完善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方式,但在實際生活中,因為學生沒有從小培養合作的習慣,又對新式的教學方案不了解,致使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上并不受學生的歡迎,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上的應用只對學習優異的學生有所啟發,而那些學習較差的學生則僅僅在這其中起到充數的作用,在團隊合作學習的時候并不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就導致很多不會的學生還是不會,很難學到新的學習技能,從而導致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不完善。
2.學生在合作學習時過于形式化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模式,同時改變了教師傳統的教學形式,加速了教師對知識的分析與理解。但是,在現階段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同時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像有的學生在運用的時候太過于注重合作學習的形式,并不在意接受知識的多少。從現階段的應用實例來看,小組合作學習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太過于注重形式化的小組合作,沒有學到更多的知識和學習技巧。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合理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1.提升學生的熱情和教師的教學技能
學生的學習熱情是進行學習的關鍵,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更是學習的良好開始,有趣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現實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生活環境合理地設計問題,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有效的問題激發出來。讓學生認識到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來制訂有效的教學方案。當然需要提升的不僅是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還有教師的教學技能。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教學理念,而對作為傳授知識的主體教師而言,就需要更多的現代教學理念和教學技巧。舉例說明,每年學校都為教師創造進修的機會,如,去其他學校學習、去教師院校進行知識的更新或是學校自身創建的培訓班,都可以定期地選擇幾名教師去進修,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還為學生的學習建立了一個有效的教學平臺。
2.創造完善的小組合作學習機制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機制就需要教師隨著教學的結果和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地改變,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在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有一部分問題得不到很好解決,需要教師不斷完善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例如,在進行小組探討時,教師要求學生將討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同時將討論的結果與另一小組進行分析,最后將不明白的問題告訴教師,教師通過這些問題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一同進行講解,這樣就加大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更好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機制。
3.營造有利于小組合作的教學格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改變教室的布局,有助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布局就是教師安排的,沒有新鮮感,不利于學生小組合作的探討。例如,教師可以就近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組員,一般根據班級的總體人數分為一組五個人,并將這五個同學的桌子和椅子圍成一個大的桌子,這樣不僅方便了學生的探討,還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嶄新的學習環境,從而保證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由此可見,合理改變教室布局是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手段。
綜上所述,有效的數學教學應該讓學生學到數學知識與結構、思維方式與方法、數學思想與觀念。而這些應該在每堂課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因而,我們的每一堂課就必須都實現有效教學。而新課標的數學教學理念就實現了學生在課堂上有效地學習。由此可見,只要教師探究有趣的教學方式,數學課就再也不會給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覺,學生也可以學得輕松,學得牢固。
參考文獻:
[1]苗春雷.小學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討論方法的思考和實踐[J].新課程:中,2011(3).
[2]許秀聰.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探微[J].中國校外教育,2010(9).
[3]熊成建.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初探[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