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玉

摘 要:《長頸圣母》是藝術家帕米爾賈尼諾受到埃琳娜·巴爾蒂的委托,為帕爾馬的圣馬利亞·德·威瑟教堂中她的家族禮拜堂繪制的一幅宗教祭壇裝飾畫。他年輕、機智、溫和而富有教養,在他豐富的經歷和理想型的創作下,使得長頸圣母這幅作品,不僅帶給我們充滿魅力的視覺享受,而且以其象征性的符號,充分體現了藝術家描繪宗教藝術的高超技巧。
關鍵詞:圖像學;宗教;圣母;基督
中圖分類號:J2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4-0027-02
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在對于圖像學的研究中認為,對于一幅作品的解釋主要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對于自然題材的對象的解釋是第一個層次,這屬于前圖像志的描述,是基于我們對圖像共同認識基礎上,對于作品中不同表現形式的正確認識。第二個層次是圖像志分析解釋。就是我們對于一些約定俗成的題材,在文獻基礎認識之下,去了解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對于不同主題和概念的表現方法。 第三層解釋是圖像學分析,主要是針對藝術作品內在含義和內容的分析。在這一層次里,我們要去把握對于不同歷史條件下通過特定主題和概念表現人類心靈基本傾向的方法。圖像學關心藝術品的延伸甚于藝術品的素材,它旨在理解表現在(隱藏于造型形式中的象征意義、教義意義和神秘意義。①潘諾夫斯基將圖像學研究上升到一門獨立的學術部門,不僅在實踐上有著大量的成績,而且從理論上對圖像學進行了完備的詮釋,本文將運用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的去揭示在美麗的圣母背后的象征意義。
一、圣母和圣子的形象
《長頸圣母》(圖1)這幅作品中對于圣母形象的描繪來自于帕爾米賈尼諾對于基督教教義的領會?!澳愕念i項好像大衛建造收藏軍器的高臺”②、“你的頸項如象牙臺”③《圣經》中的《雅歌》雖然借用自然界的事物來描述男女之間的愛情,但是對于兒女之情的描述再感人也只是令人陶醉,它真正的用意其實是在描寫神與子民之間的愛,通過對于圣母優雅形象的塑造,在神與子民的聯合過程中,加深信眾們對于基督教義的理解。
圣母子的題材是西方宗教繪畫中常見的題材,中世紀藝術受到宗教的桎梏,藝術作品帶有明顯的宗教痕跡。但是文藝復興以后,人文主義思想的宣揚,使得宗教繪畫中對于圣母和圣子的描繪慢慢褪去濃重的宗教色彩,開始從一種高高在上的神的形象,走向了人間。帕米爾賈尼諾短暫而又豐富的一生集中于16世紀的意大利,這正是歐洲文藝復興最為鼎盛的時代,科學的人體比例、透視關系已經逐漸的走向成熟,帕米爾賈尼諾作為一位極具天賦的藝術家,他從帕爾馬到羅馬,四處游學,能夠有機會近距離的欣賞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大師們的藝術作品。帕米爾賈尼諾的既有學習大師的優勢,也很難突破大師的程式,因此他在掌握科學的比例法和透視法的基礎上,開始創造出一種更具個人風格特色的繪畫。《長頸圣母》便是典型的代表,雖然這是一幅沒完成的作品,從他的素描稿(圖2)與原作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確實是一直延續著15世紀以來的科學地比例方法,運用網格線來實踐完美的結構和比例。這樣一來,雖是圣母的形象,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一般的存在,而是遵循了文藝復興以來的以人為本的藝術理念。這幅作品中,圣母那修長的身軀,溫柔細膩的臉龐,寵溺的看著懷中的孩子。一位善良、美麗的母親,取代了神圣莊嚴的圣母。她就像是一位普通的母親,把自己的孩子抱在腿上,靜靜的看著懷中的孩子,圣子耶穌靜靜的躺在圣母的膝蓋之上,一種溫馨靜謐之情躍然畫面之外。透過溫馨的表面,深入看一下畫面中的人物形象,圣母和圣子都有著拉長的四肢,不太協調的身體比例并不符合我們現在的審美,但是這正是為了凸顯出這幅作品的宗教意義,而不僅僅是為了作為裝飾性出現。
帕米爾賈尼諾打破了中世紀以來繪畫的很多傳統的規則,比如裹在圣母頭上的頭巾不見了,中世紀常見的象征圣母高貴形象的光圈和背光也消失了,而是以優雅精巧的頭飾代替。在《長頸圣母》這幅作品中,巴米爾賈尼諾運用夸張的手法將人物的比例拉長,但是又保留了拉斐爾塑造的圣母的鵝蛋般的臉龐和削肩的形象。圣母瑪麗亞以一種半虛坐的狀態出現在畫面的中央位置。面容安詳,輕歪著頭看著懷中的圣子,脖子的比例也被拉長了就像一位高貴的夫人。纖長的手指一手攔著懷里的圣子,一手輕輕搭在胸前。懷中的孩子從面容上還比較嬌小,但是四肢已經是與頭部比例不太協調了。圣母的動作異常的輕盈,孩子好像要從圣母懷中滑落,但表現的結構又是那么的穩定,圣母纖長的脖子,寬松的衣袍,與橫臥在懷里的孩子正構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圣母一腳踮地,一腳微微抬起,以一種坐的姿態呈現在畫面總,但是從她雙腿的彎曲程度,又很難確定她是要坐下還是要起身,總之是一種不太舒服的姿勢,但是藝術家高超的處理技巧卻讓我們自動的忽略了圣母的姿態,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她的上半身。她太美了,高貴優雅的頭飾,鵝蛋的臉龐,撩人的手指,濕衣技法對于衣服褶皺的處理,微微突起的乳頭,充滿了感性的色彩,卻也正暗示著圣母哺育信眾的能力。
二、基督受難的暗喻
貢布里希認為圖像學的中心任務是重建藝術家的創作方案,是依據原典和上下文,以恢復作品的本義。我們在這幅作品中透過第一層次的圖像志的描述之后,很容易去揭示其象征性的符號背后的引申意義。畫面中圣母懷中抱著耶穌,充滿了慈愛的光芒,這種姿態對于以后的描繪基督殉教時的圣母抱著耶穌尸體的姿態極為相似,繪畫主題也開始由圣母崇拜發展到了圣母憐子?;较駛€嬰兒般靜躺在圣母的腿上,閉著的眼睛預示了他以后的必然走向死亡的命運。圣嬰有著新生兒的面孔,卻有著不和比例的身體,伸展的雙臂就像一個展開的十字架,就像是基督上十字架的狀態。臉上沒有任何的表情,就像是注定要替人們承受極大的痛苦,掙扎于過去和現在。
大天使們圍繞在圣母子的身旁,有的神態安詳,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眼睛眺望遠方。素描稿原本只是一個帶翅膀的大天使的形象出現,但在最后的油畫作品中,在局促的畫面上,畫家又巧妙的增加了幾個可人的形象,并將大天使們的目光沿著畫面的對角線將我們引導到了圣子的身上,使得我們更加關注對于基督未來的思考。其中拿著長頸瓶的天使表情最為莊重,因為在這里藝術家利用細頸長瓶銀白色金屬反光的特點,加入了一個模糊的十字架的圖像。這是一個隱秘而又驚人的暗示,在圖像中,我們可以看到基督受難的景象,里面那個悲傷的人物正是抹大拉的瑪麗亞。雖然藝術家表現的并不清晰,但是這場景就像是鏡子反射出來的一樣。按照我們正常的邏輯思維考慮,細頸長瓶應該是反射出圣母懷抱嬰兒的圖像,因為她們就在細頸長瓶的對面,這里細頸長瓶中的圖像給我們傳達了一個基督受難即將到來的信息。
畫面中的石柱筆直聳立,連接著天地,石柱也是基督教中常用的暗喻象征,暗示著一種永恒的力量和信仰,圣經中《列王紀上》就有對造銅柱的記載。畫面右下角,一個小小的人物形象手里拿著一幅卷軸,他是象征著預言者彌賽亞,他向我們揭示了隱藏的事物,并反映出基督受難即將到來的信息,他的卷軸正指向了圣母自的方向。
三、總結
《長頸圣母》雖然以其高貴典雅的圣母子題材為主題,感性的因素卻將這件作品作為祭壇裝飾畫的功能所掩飾。帕米爾賈尼諾精心的表現出了這些宗教概念,若非是宗教信仰者,很容易去誤解作品背后的宗教意義。但是機智的藝術家卻給我們留下一系列的線索,由神性走向人性的圣母子的形象、十字架的暗喻、石柱的永恒和信仰、彌賽亞的預言.....這些象征性的圖像一步步引領著我們去揭示作品本身的意義。
注釋:
①③貢布里希(英).楊思梁,范景中(譯).象征的圖像:貢布里希圖像學文集[M].桂林: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8,819.
②《圣經》:新約全書《雅歌》第四章第817頁.
參考文獻:
[1]約翰·T.帕雷提,加里·M.拉德克(美).朱璇(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蘇聯藝術課學院美術理論與美術史研究所編.嚴摩罕,姚岳山,平野(譯).文藝復興歐洲藝術(上)[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3]喬爾喬·瓦薩里(意).劉耀春,畢玉,朱莉(譯).意大利藝苑名人傳 巨人的時代(上)[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