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露露
摘 要:通過讓學生伴隨音樂律動的方法,能培養學生的樂感;通過讓學生辨別音樂情緒,可以促使他們體驗不同的曲風;通過讓學生在傾聽音樂后展開聯想,描繪聽到的畫面,可以促使學生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關鍵詞:音樂教學;音樂素養;音樂鑒賞;鑒賞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7-0033-01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關注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音樂課程標準也提出,音樂感受和鑒賞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能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教師要采取各種方法讓學生由內而外地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促使他們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
一、聞樂律動,培養樂感
節奏在音樂鑒賞學習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傾聽一些節奏歡快的歌曲,并讓他們聞樂律動,增強學生的樂感,同時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促使學生學習情緒更為高漲。在欣賞音樂作品時,伴以肢體語言,將更好地理解并表現音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聆聽一些有節奏感的音樂,并嘗試根據音樂進行律動,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樂感。在學生隨音樂而動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隨著音樂唱出歌詞。如在學習《拍手唱歌笑呵呵》的時候,就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具有律動感的音樂,讓學生跟著音樂念一念,唱一唱。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主隨樂而動,嘗試自己找到節律感,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一下自己傾聽音樂過程中的感受,并按照感受來設計出統一的動作,一起隨著音樂統一動作。在唱到“你的眼睛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按照音樂的節奏將手放在臉頰左右兩側分別拍手,在唱到“有呀有個我”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做出“愛心”的動作,放在心口,然后和自己身邊的同學相對擊掌。在唱到“對呀對面坐”的時候,則可以單手和自己的同伴擊掌。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設置喜歡的動作,隨性而動,感受音樂之美。肢體語言能體現傾聽者對于音樂的即興反應,學生可以根據音樂旋律的緩急來變換自己的肢體動作,體現自己對節奏的感知。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模仿能力強且表現欲望強的特點,讓學生一邊傾聽音樂一邊嘗試律動,增強課堂的活力。
二、辨別情緒,體驗曲風
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音樂都有著獨特的風格,在指導學生欣賞中外民族音樂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在傾聽的過程中,感受并辨別音樂情緒,從而促使他們感受到曲風的不同。除了地域性以外,節奏、速度、力度、曲式等音樂要素的不同也會使音樂作品呈現出不同的曲風,讓學生嘗試辨別音樂情緒也能夠促使他們理解各種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很多樂曲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曲風,例如,《快樂的小木匠》就是一首歡快的歌曲,教師在指導學生傾聽這首歌曲的時候可以讓他們著重品味歌曲中展現的音樂情緒,并談談自己傾聽音樂之后的感受。有學生提出:“我覺得小木匠很能干,什么工具都會用,他的工作很快樂。”也有的學生表示:“大家都夸獎小木匠,所以小木匠很快樂。”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歌曲的風格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指導學生歌唱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嘗試讓學生用不同的速度來演唱同一首歌曲,看看怎樣才能夠更好地體現出歌曲的情緒。如在學習《小黑豬》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用慢或者快的速度來演唱,并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有學生提出:“這首歌曲要掌握合適的速度,這樣才能夠體現出詼諧的感覺,必要的地方還要停一拍,這樣能夠顯得更加俏皮。”在感悟中,學生已經了解到速度、節拍等各種不同的音樂要素也會對歌曲的曲風產生影響,他們的音樂素養也隨之得到了提高。通過辨別音樂情緒,可以促使學生感受不同的曲風,并嘗試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曲風的變化,這對于他們深入了解音樂的表現手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很有幫助的。
三、展開聯想,描繪畫面
音樂作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尚未完全發展起來,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聽到的音樂來展開聯想,嘗試描繪出自己心中的畫面,從而促使他們更好地理解音樂主題,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有很多音樂作品中都含有一定的意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嘗試展開聯想,描繪自己在聆聽過程中出現的畫面,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夠促使學生在抽象的音樂中得到具象認識。如在學唱《閃爍的小星》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說說自己聽到這首歌曲之后的感受。有的學生表示:“我好像躺在床上,抬頭看著天空,天空有好多小星星閃爍,好像很多俏皮的小朋友躲在黑夜里。”還有的學生表示:“我仿佛乘坐一只宇宙飛船,飛到了天上,星星都在我的身邊閃爍,我想要伸手去碰它們,它們卻又靈巧地躲開了。”小學生往往具有無窮的想象力,指導學生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展開聯想,能夠讓學生對音樂學習增添興趣,得到獨特的感受。教師可以整合各種形式,讓學生嘗試用說、畫等不同的方法來展現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受,給學生一個自我發揮的空間,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促使他們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的基礎階段,也是生長發育最為旺盛、可塑性最強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如果能夠融入律動、表演、感受、聯想等方法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將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美華.中小學音樂素養培育的實踐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5(12).
[2]喬斌.淺談激發小學生對音樂藝術的學習興趣[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