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富祖
【摘 要】識字教學是當前閱讀教學中的一個“軟肋”,如何借識字教學這塊“他山之石”,“攻”語文這塊“玉”!使學生樂于識字,讓識字的過程充滿靈性。創設靈活多樣的識字情境與方法,就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識字的樂趣,感受到識字帶來的快樂,彰顯學生的個性,釋放學生的創新潛能,煥發漢字的靈動美。
【關鍵詞】創設情境;展開想象;理趣共融
讓識字教學充滿趣味性,是低年級學生的心理需求,也是識字教學本身內在的要求。我們的語文課程應體現漢字的整體美、靈動美、形象美、表意的豐富美以及音韻鏗鏘、語感強烈等典型特征。識字過程是美的,它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而且還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我們可以借識字教學這塊“他山之石”,“攻”語文這塊玉!讓識字的過程充滿活力,充滿靈性。
一、形象分析字理,激發識字的興趣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是:讓學生喜歡學習生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孩子們從跨進校門起的每一節語文課,都離不開學習生字。他們剛學的生字大多為象形字,對字的來歷,孩子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特別愛聽。這時,教師能充分運用圖片、多媒體等進行朔源,分析字理,注意形象分析字形演繹漢字的形象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識字的興趣,他們常會說出許多形象化的記憶字形的方法。在偏旁部首“隹”字旁和“鳥”字旁的教學中,當教師引發這樣的問題:同樣都表示鳥,為什么有的字是“鳥”字旁,有的又是“隹”字旁呢?學生聯系字典上的意思了解,原來“隹”字旁表示短尾巴的鳥。同樣是鳥,但還是有所不同的。這時,我們應抓住時機引導同學們觀看“鳥”字旁和“隹”字旁的演變過程,使其在孩子們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區分“鳥”字旁和“隹”字旁,漢字豐富的字理內涵也引發了他們探索文字的興趣。這些原本枯燥無味的漢字一下子在孩子們的眼前變得靈動而有生趣,無形中激起了學生識字的興趣。
教學中,當老師不斷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動腦記住字形時,根據漢字本身字形的特點,通常可采用這些方法:獨體字采用書空、記筆順的辦法讓學生識記字形;合體字除了書空外,還可運用偏旁部首和獨體字來分析字形結構。此外,還要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看圖、記順口溜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如“日”字教學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展現“日”的演變過程,而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規范地描述字理:一輪火紅的太陽高掛空中,射出萬丈光芒,多么耀眼啊!接著用課件出示圓圓的太陽,問:“你們看,太陽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回答:太陽是圓圓的。教師適時告訴學生——古人是用圖來表示“日”字的。(板書)后來隨著漢字的不斷演變,就成了今天這個樣子。這樣就容易引起學生聽的興趣,同時為他們今后自己學會分析生字的字理,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也可讓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分析字理,鼓勵學生認真聽,邊聽邊提出問題,說出自己的看法。在聽的訓練中,使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邏輯能力逐步形成,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使他們逐步學會運用直觀形象分析字理的方法來識記字形。這種運用圖畫聯系象形字的特點來講字形,要比枯燥的書空練習形象得多,學生印象也深刻得多。這樣的識字方法,使學生的思維更為活躍。
二、創造想象記字,營造靈動的課堂
小學生的想象力較豐富,引導學生合理想象,自己分析字形、結構,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如“‘開字就像雙手拉開有門栓的門”,“‘友字是兩只手合在一起,好朋友才會手拉手”這些看法都是學生通過想象對字義的理解,在說的過程中,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時得到發展。再如“坐”字,有的同學認為是兩人排排坐正談心,有的則認為是兩人在對歌,還有的則認為他們正坐在一起分蘋果,只要是大體說對了,就鼓勵他們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談出自己的看法。這樣不僅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充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幅優美畫,里面蘊藏著奇妙的古代文化、生活常識等等。創造想象記字有利于豐富想象力,對于那些學生一時難以理解字理,又難以識記的漢字,可以鼓勵學生用聯想去創造一些巧妙的記憶方法。如學“渴”字,教師可相機引發學生思考:平時口干了最想要什么呢?學生就會想到要喝水。學生的發散思維經過這樣長期的訓練,就能變得流暢并且持續地發展。又如教師通過學生用猜字謎的方法“一口咬掉牛尾巴”幫助記憶“告”的字形。教形聲字,應從音、義兩部分引導學生去分析,即形旁表意、聲旁表音。此外,用順口溜來分析字形的方法也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如了字加橫就是子;刀字出頭就成力;大字加橫天天天等等。
有時看似簡單的漢字,竟藏著一個個美妙的故事,就是由于學生展開豐富想象創造性地回答,使識字的過程充滿了活力,充滿了靈性。
三、理趣共融共生,營構活力的識字
“理”指的是字理,即漢字的理據性。這說明漢字本身具有靈動的智慧,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趣”指的是識字的方法和策略要靈活多樣,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能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以促進學生主動、高效地學習漢字。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必須立足漢字本身的特點,讓語文課更具有語文的特性,增強學生文化素養,豐富學生文化內涵,使識字課堂上升另一個高度——智慧性的精彩。在識字教學中努力把理趣共融、優勢互補和諧有機地結合統一起來,教師宜創設寬廣的語境氛圍,使生字詞教學與文本產生內在有機聯系,激發興趣,注重對學生進行字里行間情感的體驗、培養與熏陶。讓學生聽聽看看摸摸想想說說演演,在多種感官的體驗活動中學習識字、盡情想象、學會表達。讓漢字在學生的眼里不再是一個個僵硬的符號,而是具有獨特個性的美麗天使,使課堂既扎實有效又充滿生命的張力。
教材本身具有靈動性,如果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識字教學就充滿趣味與靈動。如學習“量、突、害、甜、悶”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量”是元旦家里很熱鬧;“突”是狗鉆進洞穴,突然竄出來;豐收季節害蟲張開大口跑進屋是“害”;吃甘蔗感到“甜”;“悶”是整天呆在家不出門,心里很悶……學生很快就能表現出強烈的興趣。識字教學好比一杯無味豆漿,情趣是一勺糖,在無味豆漿中加了一勺糖,學生就“味道+營養”全有了。
強調理趣結合,教師要慎重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在低年級的識字課堂上,編兒歌識字、猜字謎識字、講故事識字等是十分常用的方法。但要引導學生科學識記之后再讓學生運用個性化的方法來記住字形,而像茶——一人躲在草木中;獲——一對狗,草下走;“小土為塵”、“三口品,三木森”、“尖”字的教學方法更是激起學生的說話興趣,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生活中看見的“尖”的東西,從而鞏固“尖”的字理,“上小下大”的字形在說話練習中熟記于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類理趣相結合的韻語識字是值得提倡的。
走進識字教學的課堂,讓課堂擁有情趣、美妙、靈動美。每一個漢字都是神奇的,每一個漢字都可以激發孩子無窮的想象。我想,無論是何種教學方法,識字教學時,要時時保持教學內容豐富且有新意,教學方式、方法要有靈活性和多樣性。漢字展現在學生面前是一連串跳躍的小生命,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永遠樂于和這些小生命為伴,讓語文課堂更具有語文的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