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珍
摘 要:素質教育的核心之一:面向全體學生。只有全體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質得以提高。地理學困生的轉化任務艱巨。那么初中地理教學中面對學困生該如何轉化呢?本文中筆者從幫助學生找回學習地理的興趣入手,結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立足于課堂這個主戰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困生的自我學習意識。
關鍵詞:激發興趣 ;喚醒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6-02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138
“學困生”——學校教育中的一個疑難雜癥。這是任何一個教育工作者都無法回避的問題,也是要攻克的一項艱巨的任務。素質教育的核心之一:面向全體學生。只有全體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質得以提高。所以,地理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任務艱巨。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面對學困生該如何轉化呢?結合我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我的認識如下。
一、虛心請教,贏得信任
信任是師生之間進行真誠溝通的前提,同時也是教師個人魅力能否吸引學生的最有力的證明。在我剛接任八年級地理教學時,我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在經過一周左右的相處后,全班同學中只有一名男同學上課不聽講,睡大覺。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為了能得到他的信任,我做了一番功課。這名男同學是個籃球迷,由于父母離異,他很受打擊,在校除了打籃球就是睡覺。每位教他的教師都嘗試過不同方法的教育,但沒有效果。我努力堅持每天看他打球,當籃球飛出場外的時候,我會以最快的速度撿回來傳給他。有一次我真誠地請他教我如何投籃。他沒有任何表情地給我做了示范,不斷地示范,直到我會了。第二天的地理課上,奇跡發生了,他不再睡覺了,開始聽課了。我知道他改變了。我的真誠得到了回報。
二、與時俱進,激發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開頭,為了吸引學生,勾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我總會苦思冥想一個精彩的情境導入。而每一次導入我盡量會選用媒體最近熱播的專題片、新聞事件或是電視劇中出現的與所學知識有聯系的內容,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舌尖上的中國》熱播時,我就用各地的美食作情境創設,讓學生思考美食文化與當地氣候、地形、農業、服飾等事物間的聯系。通過秦腔,學生想到了黃土高原;通過袖珍小馬有能耐,學生知道了云南的地形特點;在講中國的四大海域分布時通過新聞事件,熟悉了釣魚島以及黃巖島的位置,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于東海和南海的認識。在講到渤海和黃海時,我跳躍性地問了同學們:“有誰知道青島這個美麗的海濱城市嗎?”學生肯定地回答聲響徹教室。“那有誰知道青島位于渤海之濱還是黃海之濱呢?”教室里的聲音小了一半,而且都不確定。于是學生在看完地圖之后恍然大悟。我想這才是教學中我們應該啟發學生做到的“知不足而自反,知困而自強”吧。
三、改變教法,提升效能
打造高效課堂,一直是教學活動追求的最佳境界。那么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大膽創新,尋找真正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主要利用好課上四十分鐘的時間,巧妙引領學生完成所學知識。地理教學中,對于圖表的閱讀能力要求很高,為了能讓每位學生手眼并用,我會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有些問題,需要小組合作;有些問題,需要獨立完成;有些問題,需要在教師的講解下才能明白。真正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當然利用好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不能滿堂都用多媒體,從而造成教科書的棄用,學生的視覺疲勞。我認為利用好課本的圖片、文字資料及活動題才是最有效、最直觀的教學手段。所以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對課本的運用,學生每人準備兩種不同顏色的彩筆,在閱讀重要的地理圖時,要細心標出重要的地理事物。例如,在講“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時,學生先要描畫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這樣,熱帶、溫帶、寒帶的范圍一目了然,各個熱量帶內的氣候類型便清晰可辨。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而自反,知困而自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師生共同進步,使課堂煥發出教學相長的活力。
四、課外實踐,創新能力
《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指出:地理教育培養學生提出地理問題的能力、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思維能力、地理實踐能力等。地理學科是連接自然與社會的一門學科,學科內容豐富,關注自然、貼近生活。地理學科的學習需要依賴豐富的感性認識,需要學生更多地走進自然、深入社會,去觀察、體悟、思考、踐行。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困生的創新能力,我會安排一些地理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思考應該怎樣做,制定哪些方案,如何實施等。例如,八年級上學期,在講中國的水資源時,學生做了兩項活動:調查家鄉農田的灌溉方式,自己家中水資源的利用渠道等等,并分析調查結果,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何做到在生活中更好地節水。通過這種活動,極大地將地理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讓學生真正學到了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讓學生真正地了解了水資源;了解了社會。真正認識到了,我們在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節水意識。而不是空洞地學習課本知識,死記硬背知識。讓學生勇敢地走入社會、接觸社會,既能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又能喚醒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還能培養他們的自我創新能力。我相信思考成就天才,成功源于創新。給學生一定的實踐機會和思考空間,他們一定會創造出奇跡。
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我堅信對于學困生的轉化只要抓住課堂這個主陣地,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課堂內外能夠聯動起來,最終一定能夠收獲更多的碩果,獲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