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階段教學中,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師教育生涯中的重點研究內容,也是當前新課標改革教育環境中的重要目標和要求之一。本文首先總結了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討論分析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育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43-02
隨著時代進步,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語文課程是小學教學的主要課程,是小學生識字、閱讀、寫字的重要啟蒙階段,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學校、教師、家長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從教學條件、教學方法等各方面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一、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方面
學校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學管理手段和教學設施方面,一方面,部分學校在教學管理方面更側重于學生違規違紀的管理,而忽視了課堂教學的管理。另一方面,部分學校的教學設施比較落后,主要是因為資金有限而沒有及時更新教學設備,很多學校最先進的教學設備是投影儀,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學生方面
小學生的年齡普遍比較小,智力、智力、身體初步發育,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大多跟著教師、家長的思維走,對語文學習的目的缺乏明確的認知。尤其是剛步入一年級的學生甚至把學習活動單純當作游戲參與到其中,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在新鮮勁過后就很快對語文課堂失去耐心和興趣,課堂上頻頻走神、開小差,課后不想做練習等現象。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學習態度和方法均會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三)家長方面
望子成才是絕大部分家長都抱有的心態,尤其是在知識更新快、就業壓力較大的現代社會,很多家長從小就開始抓緊孩子的教育,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家長的言行、態度不當會對小學語文的教學產生極大的負面作用,比如部分家長對孩子學習要求過于嚴厲,經常批評孩子的不足,有的家長擔心孩子落后于他人而自行增加孩子的練習量等等,這些行為很可能會造成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厭惡、恐懼心理,進而影響語文教育教學的效果。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有效性對策
要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最關鍵的一點是轉變思想,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首先,學校需轉變管理理念,積極完善學校的相關教學管理制度,同時積極地向政府、社會等多種渠道爭取資金支持,及時更新學校教學設備;加強教師隊伍的技能與職業素養培訓,引進年輕、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條件。其次,教師應端正教學的態度,以嚴謹、熱忱的態度對待教學,同時堅持終身學習,努力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教學水平,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最后,家長應多同教師和學生溝通,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反思自身言行上的不足,使學生保持對學習的向往和熱情。在此基礎上,需要重點加強課堂教學的質量,具體如下:
(一)認真負責,做好課前備課工作
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使教師更加順利地進行教學,但是部分語文教師對備課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正確的認知,單純地認為備課就是寫教案,并普遍存在形式化的現象。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做好課前備課工作。首先應認真、反復地研讀教材,按照課程標準將教學內容讀準、讀懂、讀熟、讀透,尤其是需要學生有感情朗讀的部分應做到發音準確、朗讀流利且有感情;其次需要對教材文本的詞句、段落進行深刻分析理解,應以自己的思維感悟為主,結合參考書籍解讀文本,而不是單純照搬參考書籍中對文本的解釋分析;最后需要查閱相關的書籍和網絡背景資料等進行相關內容的了解和查證,比如作者信息、文章著寫背景等。
(二)與時俱進,豐富課堂教學手段
一個有趣生動的課堂開端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為接下來的語文課堂順利有效地進行做好鋪墊。在課堂的導入部分,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興趣愛好、生活素材等創設趣味性較強的導入情境,從而使學生在興趣驅動下輕松快樂、積極地參與課堂。無論是課堂互動部分還是課后練習階段,教師都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地驗收并給予激勵性的評價。
三、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能否有效地展開,離不開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各方面的配合。教師作為知識的教授者,應注意自身素養、教學水平的提高,積極地改進、豐富教學的手段,明確學習主體,關愛學生,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許巖,曹春艷.關于現代教育技術的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研究[J].中華少年,2016(17):30.
[2]李正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24):50.
作者簡介:
陳碰芬(1978.10-),女,漢族,福建漳州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