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芬
【摘 要】作為一種用身體來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舞蹈受到了廣大群眾的青睞。尤其是在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的今天,人們的心態較以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一種獨特的群眾廣場文化。本文結合筆者多年來的研究,就廣場舞在廣場文化活動中的積極作用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希望對相關領域的工作有所啟發。
【關鍵詞】廣場舞;廣場文化;積極;作用
一、廣場舞的類型及其文化功能
至20世紀90年代開始,早已風靡世界的廣場舞漸漸傳入中國,開始日益關注文化的建設,所以廣場舞蹈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借此傳達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狀態。其實,廣場舞不是狹義的舞蹈種類,而是多舞種融合的藝術形式,大批原本瀕臨消亡的民間舞蹈也通過廣場舞的形式得以重生,具有獨特的“人多齊舞”的表演特點。像芭蕾舞、扇子舞、踢踏舞等不論是現代的還是民間的、流行的都能放在廣場上表演。
廣場舞的類型大致可歸納為四種:第一種是原生態的舞蹈,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厚,是很多新創舞蹈的基礎。它多源于當地生活,廣泛分布在農村和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種類繁多且在廣場舞中占據很大的比例。比如新疆舞蹈、草原上的蒙古舞蹈以及朔州的踢鼓子秧歌等,都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在節假日,由群眾自發組織表演。第二種是在原生態舞蹈的基礎上加工和整理的舞蹈,既保留了原生態舞蹈的原汁原味,而且緊跟時代潮流,摻雜了部分流行因素。比如,忻州原平的《鳳秧歌》,山西的《高臺花鼓》、忻州原平的《鳳秧歌》等都是典型的代表。第三種是根據民間舞蹈素材創作出的新型廣場舞,它打破了傳統因素的限制,在編導、舞蹈、音樂等方面進行自由創作,極大地豐富了廣場舞的內涵。像老少皆宜的北京《新秧歌》、晉城快板舞《夸晉城》、運用芭蕾再創造的舞蹈《花兒朵朵》等。但是其失去了傳統舞蹈精華的依托,無法成為廣場舞中的精品。第四種是踏歌型的廣場舞。該廣場舞起步較晚,類似于交誼舞的節奏,隨音樂的高低音節奏而踏出有序的步伐,比如常見的節奏有中三中四、快三快四以及慢三慢四等,受到了中老年的廣泛歡迎。
廣場舞具有特殊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內容,不受性別、年齡限制,不論是什么舞蹈功底的人,都能隨心所欲,以熱情歡快的集體舞形式來演繹舞蹈藝術,盡情舒展自己的個性。同時,廣場舞也是藝術和體育的完美結合,不僅能起到放松健美的作用,而且也能緩解壓力、釋放心情,在娛樂中增強人們的體質。人們在音樂中翩翩起舞,將自己的感情都融入舞蹈中,一動一靜,具有深遠的意境。當前,廣場舞已經成為人們陶冶性情、愉悅身心的時尚運動,以舞蹈藝術的優雅潛移默化的培養著人們的氣質。
二、改善群眾廣場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規范廣場舞的發展
很多群眾反應廣場舞的噪音污染十分嚴重,已經影響到了日常的休息,所以很多人對此深惡痛絕,產生了抵觸心理。因此,當地政府要對排練時間和場地進行整治規范,比如硬性規定在上午8點以前,中午中午2點到4點中間,以及晚上10點以后都不允許在進行該項活動,否則采取一些強制性的處理措施,為周圍居民營造一個舒適良好的休息環境。在政府資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為參與者配備無線耳機,將噪聲污染降到最低,還可以借助各大媒體等輿論平臺的作用,宣傳廣場舞規范發展的建議,使人們認識到規范廣場舞發展的必要性。另外,可以通過加強宣傳,強化民眾對廣場舞的認可,排除其摒棄情緒,讓廣場舞與民眾間能相互理解、包容,從而促進廣場舞的規范化發展。總之,廣場舞的規范發展,需要政府、媒體、廣場舞者及周邊民眾的共同努力。
(二)進一步加強政府部門對公共場所的建設及對公共設施的投資
廣場舞場地缺失和音響設備落后是現階段廣場舞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必須要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就場地來說,在進行市政規劃時,加強城市廣場和公園的建設,為廣場舞的進行提供公共的場所,這也是推廣廣場舞的根本途徑;其次,就音響設備來說,政府可以加大該方面的投入,在公共場所配備高檔的音響設備和無線耳機,為群眾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其余時間即存放在社區等場所,這不僅確保了公共資源的安全性及被合理的有效利用,同時還有利于廣場舞的健康發展,是服務型政府服務民眾的一種新形式,促進了公共資源的合理利用。
(三)加強官方的宣傳和推廣
考慮到廣場舞對群眾身體健康和弘揚社會正能量方面都有積極作用,所以要充分發揮官方宣傳的優勢,采取多種渠道和多種方式對廣場舞進行正面的宣傳和推廣。由于廣場舞的主要對象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所以對街道社區和當地的新聞媒體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不僅要注重宣傳的手段和方式,而且也要注重宣傳的力度。一方面,媒體需要向人們普及廣場舞的積極作用,以及訓練的方法和時間等;其次,社區也應該抓住時機,多組織一些相關的文藝演出,大力推廣廣場舞,在調動群眾積極性的同時,也促進了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使廣場舞建設深入人心,推進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四)加強對廣場舞文化的發展
現在的廣場舞已經從原來比較單一的形式發展為更具特色的舞蹈形式,不再是安逸的健身舞或者扭秧歌等,出現了民族舞、交誼舞以及現代舞等,不斷豐富著其內涵,受到了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歡迎。作為一種文化表現形式,廣場舞現在更多地被當成一種健身的方式,隨著歡快的節奏,舞出各種姿態,美感已經變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人們更注重的是一種身體上的健康;在健身的同時,廣場舞還能健心,讓人們在熱鬧的舞蹈中,陶冶情操,提高品位,促使人們走出家門,在歡快的節奏中釋放自己,體會快樂。同時,人們在參與廣場舞活動的過程中還能提升自信心,肯定自我價值,促進了身心的全面發展,而這是在家打麻將、看電視或是上網打游戲所無法比擬的。
當前,盡管廣場舞團隊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由于其缺乏專業的指導,沒有權威的教練帶領所以導致廣場舞在動作、節奏等方面并不規范。因此,需要當地政府進行宏觀調控,一方面通過居委會或者文化館招聘的方式,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到其中;其次,也要奉行走出去的政策,鼓勵部分人才到專業的舞蹈團隊中學習,接受更好的指導。在這兩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使蹈團隊更加專業、科學的練習,提高其舞蹈動作的規范性。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全面推進城市文明建設的今天,廣場舞作為一種全民愉悅活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成為城市文化狀態的一個標志。廣大群眾參與到廣場舞建設中去,在歡快的音樂節奏中釋放自己的個性,放松自己的心情,傳遞出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當地政府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加大資金支持和人才投入,促進廣場舞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俞祝琴. 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J]. 大眾文藝,2014,21:20+6.
[2] 龍燕梅. 廣場舞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研究[J]. 大眾文藝,2013,23:14.
[3]楊波. 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 大眾文藝,2015,14:15.
[4]王芳. 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 科技創新導報,2012,2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