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盾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關于小學的課堂教育問題也提上了日程,為了豐富小學數學課堂的豐富性,新課改中明確的提到要將數學文化滲透到日常的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教學的實施有利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將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增加學生對數學的熱情。本文從如何將數學文化滲透入數學課堂出發,淺談如何實行新式的數學課堂教育,推動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課堂;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作為三大基礎課程之一,其發展至今已擁有著深厚的底蘊。歷經了上千年歷史熏陶的數學文化,有著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獨特魅力,它含蓄、優美而又神秘,只有在不斷的探索中才能揭開層層似煙似霧的輕紗,透過“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現象發現其內里的本質。
就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看,有許多教師,尤其是年齡稍長的上一代數學教師,仍在采用陳舊的“填鴨式”教學,單純的將課本知識“原滋原味”的講解給學生,而關于數學文化而言,有些數學教師自身的數學功底就不夠深厚,對于數學文化也一知半解,完全不能夠在教學中利用數學文化來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數學文化是數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將數學文化摒除在數學教學之外,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將數學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課堂的必要性
應國家新課改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質及修養,數學文化教育的滲透必不可少。數學文化的深入課堂,不僅僅加深了學生對于數學科目的興趣,還豐富了學生的文學素養!為何呢?首先從數學文化的定義來說:狹義的數學文化指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廣義的數學文化指除狹義的數學文化內涵外,還包含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發展中的人文成分、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等多方面的知識的一種綜合性文化。了解相關的數學文化就對相關階段的數學歷史、數學故事以及相應的社會生活都有了一定的涉獵,對于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其次,數學文化是數學科學的基礎,想要靈活的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勢必要了解數學發展的淵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單一的數學只是對于學生來說過于枯燥,而小學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于深奧的數學知識很難透徹的理解,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現狀,對于各種數學公式定義及解法知識單純的死記硬背,對于這些公式定義的來源極少有人了解,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后,興趣是引導學習最好的老師。數學相對于其他科目來說,不如語文的生動,英語的新奇,自然科學的趣味,相反還有一點枯燥。數學是一門嚴謹,邏輯思維強的一門學術性科學,對于剛入門的小學生來說,學習起來較為吃力,如果沒有產生數學興趣建立起良好的數學學習方法 ,過于艱澀難懂的數學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抵制情緒,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有利于增加數學課堂的生動性,各種數學小故事與小游戲有利于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建立數學興趣,培養數學興趣,為將來更加深奧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二、我國目前數學文化滲透的現狀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對于新課改要求的實施各地區實行水平參差不齊,體都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首先,是師資力量的缺乏,當然在這里說的并不是教師的數量,就目前而言教師的數量還是客觀的,這里的師資力量是指掌握新式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對于數學文化掌握具有一定的高度的優秀教師,目前我國的數學教師大多數才有的是“繼承式”的教學模式,也就是老的數學教師的學生畢業后仍然采用自己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模式;其次,學校領導對于數學文化教育不夠重視,沒有將數學學文化教育問題寫入教案,執教教師沒有重視數學文化滲透的問題;另外,學校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有些數學教師為了完成課時要求,對于數學文化教育忽略或者只是象征性的講解一部份,這些方面都嚴重的阻礙了數學文化與數額學課堂的融合。
三、如何在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
(一)從生活中感受數學知識,引導學生產生數學興趣
“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樣的,知識仍舊來源于生活。數學產生的初始,是為了生活計數,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記錄時間與食物數量的結繩記事,后來為了方便用繩子將珠子串起來形成了最早的珠算,在后來的阿拉伯數字的產生。數學就是在生活中不斷積累和發現中而形成的。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擯除一切以教科書為主的理念,要教導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知識,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發現縈繞在身邊的數學知識,例如:加法運算,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人、事、物,讓學生放學后觀察身邊有什么東西相加的十,比如校門口的榕樹有幾棵,楓樹有幾棵,那么他們一共有幾棵;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三角形時,可以讓學生說出身邊的各種三角形及其特點。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傳授了課堂知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探索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學生在回答時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心理自信能力的培養。
(二)將數學歷史納入課堂,讓學生在聽故事中學習數學知識
據相關文獻的記載,數學從產生至今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悠久的歷史積累了一個又一個膾炙人口的數學故事。從小學生的年齡及生理特點來看,故事性教學的效率較高,原因在于故事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對于故事中的知識接受能力較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一個數學小故事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倒相關的數學知識上來,然后通過講故事,提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解決課堂知識,在教學中,老師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讓學生對知識產生學習的欲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例如利用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利用浮力測量皇冠體積的故事引導學生學習浮力的運用等。
(三)豐富數學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游戲中運用數學知識
教學活動是數學教學的手段之一,利用知識競賽或者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在歡笑中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將相關的數學文化以及數學知識告訴學生,并讓學生回家后擴充知識,以知識競賽的形式來鞏固學生所學習的知識,獲勝的同學可以給與小紅花或者鉛筆、橡皮擦等作為獎勵,這種形式不僅使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更加了解,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增加了學生對于數學文化知識的掌握。
四、結語
數學文化是及數學知識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數學文化是千百年來歷史沉淀的精華,傳承和發揚數學文化。“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將數學文化充分的滲透入數學課堂中,讓孩子體會數學的魅力,提升學習興趣,探索數學發展,推動數學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華.滲透數學文化潤澤數學課堂[J].上海教育科研,2011,(3):86-87.
[2]劉麗霞.在數學文化中提升數學課堂的探討[J].成才之路,2015,(3):61-61.
[3] 王江濤.滲透數學文化潤澤數學課堂[J].新課程·小學,2013,(5):140-140.
[4]謝章海.數學課堂別忘了數學文化的滲透[J].中學教學參考,2012,(32):12-12.
[5]王培超,戚巖巖.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魅力[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4,(10):16-16.
[6]謝中其.數學課堂呼喚“數學文化”[J].文理導航(上旬),201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