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摘 要: 歷史教學離不開對學生的批評。批評既是一種教學手段,又是一門教學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這門藝術,將會使教學更上一層樓。教師要對學科教學負責,更要對學生負責。批評學生之前,一定要對學生犯錯誤的原因調查清楚,萬不可操之過急。對學生進行批評的目的是讓學生改正錯誤的行為,認真學習,而不是將他一棍子打死,所以批評時一定要留有余地,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
關鍵詞: 歷史教學 批評藝術 教學藝術
歷史教學,離不開對學生的批評。批評既是一種教學手段,又是一門教學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這門藝術,將會使教學更上一層樓。反之,則可能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那么,在教學中,應該如何運用批評的藝術呢?我談談經驗,和大家分享。
一、批評之前一定要調查清楚
教師要對自己的學科教學負責,更要對學生負責。當學生在學科學習時犯了錯誤,從學科教學的角度講,當然要對其進行批評,但基于要對學生負責,我們批評學生之前,一定要對學生犯錯誤的原因調查清楚,萬不可操之過急,因為一旦批評錯了,則可能挫傷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積極性,從而影響整體學科教學的推進。
比如,在某次檢查歷史作業的完成情況時,我發現王同學沒有及時完成。依據我對這位學生的理解,他在學習歷史學科時還是相當用心的,這樣不完成作業的情況是不應該發生在他的身上的。對于這樣的情況,一般情況下是一定要進行批評的。但是,我還是留下了余地,當我把王同學交到辦公室時,還沒等我開口,這位學生就向我表示道歉,說是家里遇到一點狀況,影響這一時段的學習,不過請我放心,接下來,自己會及時調整狀態,不會再讓這種不完成作業的事情發生,希望得到我的諒解。聽了學生的解釋,我沒有再多說些什么,而是給他一個鼓勵的眼神,表達出我對他的信任,告訴他,我是信任他的,接下來就看他的表現。當他走出辦公室時我重重地舒了一口氣,覺得沒有劈頭蓋臉地對學生進行批評是正確的,否則,可能就會使學生失去一個解釋的機會,永遠不會知道這個事情背后的真相,從而誤會學生。從這個事情我們可以看出,當學生在學科學習時出現什么狀況時,一定要給予學生說明問題的機會,否則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批評時一定要給學生留點改過自新的機會
我們對學生進行批評時,目的是讓學生改正錯誤的行為,認真學習,而不是將他一棍子打死,因此,我們在批評時一定要留有余地,給他一點改過自新的機會。
比如,一位學生在上課時總是不能夠認真聽講,我們就必須和這個學生談話,經過一次談話后,這位學生在接下來的幾周內都能做到認真聽講。但是從上節課開始,他又在課上顯得心不在焉,并且沒有恰當的理由,此時,我們上一次關于他上課不能認真聽講的非正式談話的效果已經逐步遞減為零。現在我們就要對他進行遞進式處罰。
1.口頭警告。比如,我們可以在課下把他叫到一邊,提醒他上次和之間的談話,因為他不能做到上課認真聽講,必須提起足夠的注意,因為課堂是不容許這種行為的。并且進一步告訴他,如果還要這樣繼續下去,將會面臨怎樣的處罰。
2.面對面批評教育。如果這位同學在受到口頭警告之后,仍然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做到上課認真聽講,我們下一步就要對他進行批評教育。這時面對面的批評教育一定要經過事先的精心準備,以使它認識到不能認真聽講的后果,告訴他這樣做的目的是對其負責,并且讓他理解老師的苦心,以便達成共識,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書面警告。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查后,如果這個學生依然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就有必要對其進行書面警告,告訴他,鑒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不能及時地改正,我們有必要讓其寫下書面保證,以此向老師表達解決問題的決心,并把這份保證留存在老師這里,這樣的警告對學生的警示意義是十分大的,有利于促使學生下定決心改正不認真聽講的問題。
4.加重處罰。如果這樣的書面警告仍然不能促使其改正他的錯誤,那么,接下來就要對其進行加重處罰,比如讓其把上課的筆記重新抄寫兩遍:一方面可以讓其認識到學習是不能放棄的,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抄寫的機會加深對課堂學習內容的影響,從而達到第二次學習的效果。在一般情況下,這樣抄寫的次數不要多過三次,否則就會給學生造成沉重的負擔,結果就可能適得其反,加重學生的逆反心理,從而觸發對歷史學習的抵觸,從而使其徹底放棄對歷史的學習。這樣的結果無論對于學科教學來說,還是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都是不可想象的。
以上這種遞進式的批評和處罰不僅可以給予學生改過的機會,而且可以讓他深刻地認識到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到自己不認真聽講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使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教師始終不愿意放棄學生,始終在盡力挽救一個學生,始終相信學生可以改正錯誤,相信他們能夠改過自新。當然遇到一些頑固的學生,對這樣的種種措施都不能達到效果時,我們只能考慮其他方法。
總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保持一顆愛心,對任何一個學生都不能隨意放棄,盡到人民教師的責任,使其在這一學科上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