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群
摘 要: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學生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探索了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明白算理算法、進行分層次針對性練習、建立良好的評比機制讓學生計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計算能力 提高策略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還應注意計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靈活性。我所教的學生進入中段學習之后,反映出計算錯誤率增多,正確率下降,經測試計算及格率為65%,優生率30%。針對以上學情,我就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找出造成學生計算速度慢和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
1.認知方面的原因。如“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西師版數學教材第九冊的重點內容。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掌握不夠好,原因是沒有切實掌握好計算方法,其中以“0”的問題和“點”的問題最典型。
“0”的問題如:(1)被除數末尾忘記補“0”。根據“除數、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的性質,除數是小數要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被除數可能出現以下情況:被除數仍是小數;被除數恰好也成整數;被除數位數不夠,末尾還要補“0”。忘記補“0”是常見的錯誤。比如1.8÷0.12錯誤地寫為18÷12。(2)商中間忘記商“0”占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要商0占位。比如12.213÷5.9,除到十分位時,不夠商1,學生忘記商“0”占位,直接把后一位的3落下來,商7卻商在了十分位上,結果錯誤等于2.7。(3)被除數末尾的0未移上去。在被除數末尾有0的除法里,有時會遇到除到末尾0的前一位就整除的情況,這時應該把末尾的一個或幾個0移到商對應的末尾上,如19.2÷0.12正確的商是160,學生往往會寫成16。
“點”的問題如:(1)除數的小數點移錯。有的學生在計算中未掌握好算理,在實際操作中,只是將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不同的倍數讓他們都變成整數,如2.405÷0.75→2405÷75。(2)商的小數點忘點,錯點如13.8÷1.5=92。
2.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的錯誤。有的學生做作業時不用心,經常看錯題、抄錯題看串行;計算中把加法做成減法,把減法做成加法,甚至在一道題中個位做加法,在十位做乘法。此外,有的學生由于圖快,書寫不工整,有時自己寫的字連自己都不認識,如把“0”寫成“6”;有的學生由于過于緊張,常出現把“34”看成“43”的視覺錯誤。
就學生的錯題分析,大量錯誤是由學生計算不熟練,沒有形成技能技巧,再加上馬虎、不認真造成的。
二、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的策略
1.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從書寫開始,要求學生認真書寫阿拉伯數字和運算符號。拿到題目后認真審題,看清楚題目要求,想明白算理,然后再算,算后仔細檢查,作業書寫要干凈整潔。培養學生在計算時一絲不茍,嚴肅認真、及時檢查的習慣。如學生列豎式時要求做到“數字規范、數位對齊、用尺畫線”;抄題目時培養學生“輕聲讀、指著看”,在寫之前讀一讀,寫后指著對照檢查。學生在規范中體驗數學嚴謹之美,逐步養成良好習慣。
2.重視計算教學,促使學生明白算理。《課標》明確指出:教學時,應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強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因此,我們在進行計算的新授課時,不僅要讓孩子們知道“怎么算”還要理解“為什么這樣算”的問題。如“小數除法”的計算,11÷0.7=( )=( ),學生在確定余數時出現不同意見。一部分學生認為商是15,余數是5,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余數是0.5。于是我抓住教學契機,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根據商不變性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但因為被除數擴大了十倍,所以余數隨之擴大了十倍,因此正確的余數應縮小為它的十分之一得0.5。部分同學仍有疑慮,又通過舊知:除數×商+余數=被除數進行檢驗,余數是0.5。這樣通過質疑、釋疑,學生深化了知識、理清了思路,也培養了嚴謹的求學態度。
3.分層次練習,增強練習的針對性。計算能力的培養離不開適度的練習,任何知識都需要在用的過程中逐漸被接受和內化。練習設計應該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在練習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上有層次性,可以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要。練習設計有坡度,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從基本練習到變式練習到綜合練習,再到實踐練習、開放練習,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
4.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設“錯題收集本”,在平時作業中的一些錯誤,摘錄在自己的“錯題收集本”上,并寫出產生錯誤的原因和糾正方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經常這樣做可以吸取平時的教訓,在以后的學習中避免或減少錯誤的產生。
5.建立良好的評比機制,使學生自覺從嚴訓練。對計算正確、格式規范、書寫工整的作業粘貼上墻,讓它成為孩子們的榜樣;每周評比“計算小能手”。批改作業時,對取得很明顯進步的學生,寫上“進步很大,希望繼續努力”,對“差生”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鼓勵。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步形成了認真學習的態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計算錯誤慢慢減少,計算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吳立寶,趙思林,編著.《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小學數學教學研究與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