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華
摘 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學生認知水平的前提下,根據教學難點、重點等一些學生學習中所遇到的障礙,采用設置疑問的方法提出一些難度比較適中的問題,這樣可以充分把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出來,有效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促使孩子們用刨根問底的心態在數學學習中不斷進步。在教師設疑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展開合作探究,實現能力、情感和認知的三維教學目標。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設疑教學 合作探究
心理學的研究和大量實踐共同表明,一個具有意識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心和窺探心理及多疑心理,在人的青少年時期,這種心態更強烈。經過對教學實踐過程的總結,筆者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若教師采用一些合適的方式及手段,利用好小學生心理方面的一些特點,善于在教學過程中設疑,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的學習心態,創設比較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采用這些方法還可以讓師生關系變得更融洽,提高師生合作的緊密性,讓老師充分發揮積極的學習引導作用。如何在教學中恰當有效地設疑呢?本文介紹了一些方法和體驗,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一、設疑注意趣味性和情景的創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所以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點,在恰當的時間拋出可以引起學生積極關注的故事或者問題,把握課堂節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1]。
比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講述體積時,在適當時間根據烏鴉喝水的寓言故事對學生進行設問:瓶子里的水沒有增加,在烏鴉把石頭一顆顆的丟進瓶中后,為啥瓶里的水面會上升,烏鴉就喝到水了呢?當這個問題提出以后,學生的思維被烏鴉喝水的場景填滿,他們會努力地思考,踴躍地發言,有的學生說因為石頭的長度,或者寬度,有的人說是因為石頭的面積和厚度。學生討論得差不多后,教師再進行點評和總結,引出學習內容,讓孩子們相互印證。其實學生的思想是比較單純的,只要提起興趣,他們就會積極地進行思考和學習,心中沒有其他雜念,教師比較容易把握[2]。這樣的設疑方法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創設相對具體的情境,便于學生思考。
二、矛盾之處設疑,引發思維的碰撞
在教學教研活動過程中,參加的都是教育工作者,他們使用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不同但是所講的內容相同,充分體現出教育沒有固定的方法,重要的是要達到教學目的的原則[3]。一位教師巧妙應用設疑法,在“圓的認識”這一課程的講述中,向學生提出問題:小哪吒的風火輪是什么形狀的?學生回答:圓形。教師問:能不能把它改成其他形狀,比如三角形、長方形,如果改了會怎么樣?結果學生都說:不可以。老師再問:為什么風火輪、我們生活中所用到的汽車、自行車等車子的輪子都是圓形,卻不是方形、三角形呢?然后學生開始積極思考和討論。兩分鐘后,老師再進行總結。這樣的設疑方法使得孩子們的慣性思維和問題出現碰撞,引發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此類的設疑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讓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積極地思考和聯想,漸漸養成比較好的思維習慣,全面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4]。
三、抓住關鍵,在難點、重點處設疑
此種類型的設疑方法的特點表現在能夠適當借助外力對學生的好奇心進行激發,把孩子們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他們心中的困惑和糾結上,誘發孩子們內心潛在的創造力和好勝心,讓學生急于揭開心中的謎題。在小學數學中的循環小數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兩組簡單的題:第一組是“2÷0.4”和“6÷0.3”;第二組題目為“5÷6”和“10÷3”。視頻中的猴子算第一組,猩猩算第二組,兩只動物進行比賽,結果猴子瞬間就算完,猩猩算了半天,怎么除都會有余數。然后有學生發言,說第二組是除不盡的,老師問:除不盡怎么辦呢?然后學生內心就會有想知道答案的心態,同時也激起學生的好勝心和積極性。在設疑的時候要注意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使得孩子們可以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孩子們由于思想不成熟和控制力缺乏,在做事情的時候容易大意、毛躁,不管教師如何嚴格監督、嚴厲批評教育,孩子們還是很難改掉這方面的毛病。在孩子們的數學學習中,教師要特意找一些或者自己編制一些小學生容易出錯的而且他們自身又很難發現的錯誤的問題,讓他們以后在遇到同類的問題時,產生警覺性。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改掉那些不好的習慣和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自我反省和總結能力,不斷進行自我完善。
四、結語
小學數學教育,對孩子們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目前,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有很大的變化,國家也實行新課標,關注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在教學中設疑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法,值得推廣和提倡。
參考文獻:
[1]倪曉艷.運用設疑布陣教學 促發學生探究意識——淺談設疑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程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2,10:50.
[2]解書.小學數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結構及特征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3.
[3]黃友初.基于數學史課程的職前教師教學知識發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4]廖學春.新中國成立以來基礎教育教學方法改革與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