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嘉斯
摘 要: 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電子線路這門課是電子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課,內容理論性強,專業術語、名詞概念多,所以學生學習時存在畏難怕學情緒。本次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是提高教學有效性,本文對這一目標進行了深刻思考,并在實踐中努力將學生的“要我學”這一外在發展變為“我要學”這個內在發展。
關鍵詞: 電子線路 課堂教學 教學有效性
一、什么是電子線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先從教學有效性的比喻談起:學生之間的競爭好比穿越一塊玉米地,那么,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
第一個要比誰穿越得快;
第二個要比在穿越過程當中掰玉米,看最后誰掰的多;
第三個是比過程當中玉米葉子可能會刮傷你的皮膚,穿越過去看誰身上的傷口少。
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速度、收益和安全三要素。
在電子線路學習過程中,我們將這三個要素做類比:速度可看做完成學習目標需要的時間(長度)——投入;收益可看做學習結果(收獲,學習效果)——產出;安全可看做學習體驗(苦樂)——體驗。可以說,時間、結果和體驗是考量學生有效學習的三個指標。
學習時間指學習速度的快慢,是學習效率的重要指標。節約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首先要求在課堂上將時間用在電子線路教學上,課堂教學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非學習上;其次是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質量。
學習結果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標,也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有效性。學生通過電子線路課堂的學習獲得進步和取得知識,每節課都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學習收獲,表現為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掌握及思維方式的發展。
學習體驗指的是學生的學習感受,即學習活動伴隨或生發的心理體驗,這是被傳統教學忽視的考量有效性的要素。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電子學科的學習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就是我們強調的學習體驗,它是有效性的靈魂,學生越來越愛電子專業是電子線路學習有效性的內在保證。我在一線教學的時候非常注意學生的“學習體驗”,也就是學生的內在發展。簡單地說,內在發展是智慧發展;外在發展是知識發展,兩種發展具有關聯性,具有相對獨立性。傳統教學過分追求外在發展,導致內在發展受損,新的課堂教學改革倡導內在發展,為此,我在電子線路教學任務和目標定位上強調通過課程知識學習培養學生的懷疑意識、批判意識和探究意識,從而使他們從小懂得知識是永遠進步的,沒有哪一種知識是不需要質疑和發展的,新的觀點、新的方法、新的技術永遠值得關注和學習。
顯然,這三個指標是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具有內在統一性。考量學生學習有效性必須綜合考慮這三個要素,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結果、強化積極的學習體驗是學習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標。
二、有效教學必須做到有效學習
教學有效性,我認為就是教師引領學生學會電子線路中的知識,能應用學會的知識解決電路中具體的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中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活動過程中有具體感受。因此,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是學生學習有效性。
第一是學習組織方式的有效性。學習組織方式很多,自學、與同學討論、小組一起學等行為方式,從學習方式上看更多,邊讀書邊寫反思或提出問題、邊讀書邊討論、邊讀書邊練習、競賽式學習等。能用較為規范的學習方式學習,就是有效的方式。
第二是理論聯系實踐。如學習《正弦交流電路》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演示實驗,讓學生了解正弦交流電的產生。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手搖發電機模型,介紹主要部件進行演示。第一次發電機接小燈泡,當線框緩慢轉動時,小燈泡不亮。當線框快轉時,小燈泡亮了,卻是一閃一閃的。第二次發電機接電流表,當線框緩慢轉動時電流計指針擺動,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線框每轉一周,電流計指針左右擺動一次。表明電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變化,這種電流就是交流電。這樣實驗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演示后可以在實驗課上安排學生動手做一遍,這樣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更明白其中蘊含的知識,并且實踐中學生可以鞏固和復習這些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三是根據教學內容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比如講電子線路課程中半導體的基礎知識時,利用比喻方法把本征半導體用坐滿觀眾的電影院形容;而本征激發則可以用個別觀眾離開座位走出去而成為“自由電子”,留下的空位相當于“空穴”。這種形象的比喻可使學生對抽象的知識產生深刻認識,激發學習興趣。而講授分壓式偏置電路的計算時,又利用類比法進行教學,通過比較分壓式偏置電路與基本放大電路交流通路的差異,發現兩者電路形式和原理雖然有很大不同,但對交流信號來說,兩者幾乎完全一致,從而直接得出分壓式偏置電路的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的計算公式。
第四是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只有不斷反思,教師的教育智慧才會隨著歲月不斷增長。因此每堂課結束后,我都會花一段時間梳理課堂教學環節,總結經驗與不足,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由于電子線路課涉及的內容理論性強,專業術語、名詞概念較多,教師應該努力根據講授內容和學生實際不斷探索新的、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聽覺、視覺、觸覺等各種感官,引導學生思考、觀察、比較、判斷、推理、歸納,將學習變成學生喜愛的東西,這樣才能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到真本領,從而提高電子線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使電子線路課堂教學質量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張宏,曹偉.淺談電工電子教學中學習興趣的激發[J].中國電力教育.
[2]臧桂美.《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
[3]劉高山.專業課程項目化項目內容的設置探索[C].職教論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