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摘 要:興趣是一種帶有濃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傾向,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探索新知識不可缺少的動因。如果在數學課堂中,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就能體會到動腦思考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樂趣。本文筆者就此進行了認真地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學習;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087-01
由于數學內容具有抽象性,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意參與教學活動,并真正實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生動的語言,有意義的實例,直觀的教具創設出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呢?
一、導語激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這樣。巧妙地運用導入語,往往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渴望學習的心理狀態,為整堂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采用什么方法導課,能積極地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征來選擇。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7的認識時”,是這樣開頭的:“小朋友們,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天,貓媽媽讓小貓到商店買東西,貓媽媽給小貓了7元錢,讓小貓買7條魚,這下小貓可吹起了胡子、瞪起了眼,原來它不知道7個是多少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這樣就很巧妙地導入了新課,學生學習的很有興趣。
二、精心設計問題情景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問題是教學的靈魂。有趣的、巧妙的設計問題,能引起學生的好奇,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的、巧妙地創設恰當的問題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喚起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 例如:一位教師教《圓的認識》,在解釋圓心的位置時,布置了這樣的思考題:老師買了一個圓形的鍋蓋,尚未安把手,請同學們幫老師想一想把手應該安在什么位置上?頓時,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學生們各抒己見,個個躍躍欲試,爭相發言,結果得出來了應安在圓心處,把手的位置就是圓心。
三、以奇激趣
智力孕育予好奇之中,而興趣是在好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學生好奇的心理,使學生懷著好奇而激動的心情進行探究活動,并在此過程中獲得好奇心的滿足和成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樹立自信心和激起濃厚的興趣。如:在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和“一個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時,采取讓學生說出任何數。老師作出準確而快捷的回答。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出規律后,又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編題對答等形式,使學生感到,我也能像老師那樣答得又對又快,使其好奇心得到滿足,獲得成功的喜悅,養成對數學知識不懈追求的濃厚興趣和克服困難的自信心。
四、巧用學具好動是小學生的生理特點
動手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梁,達到理解掌握新知、培養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通過粘面撕疊證明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正方體六個面都相等;通過搭拆框架證明長方體相對的梭的長度相等,并且有三組長度相等的棱,正方體的十二條棱都相等。通過“貼—撕—裝—拆”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在動態的教學活動中很自然地認識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而且通過操作,拓展了學生的認知領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學習興趣。
五、體驗成功喜悅
學生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長中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新知識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承認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進步,讓學生人人有機會獲得成功,從而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后進生一般學習信心不足,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常抱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因此,教師在上課時,向他們提出一些他們能夠達到的小要求,布置一些他們能夠完成的作業,使他們常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感到自己有能力進行學習,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改變原有的認知,樹立信心,看到成功的喜悅,一改消極被動的局面,學生學習積極性就能逐漸被調動起來。他們在老師和同學們的表揚聲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關愛學生
學生喜愛的老師一進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油然而生,課堂氣氛就會活躍愉快,師生之間就會發生積極的教學反饋。凡是受到老師關心和信任的學生,往往具有一種良好的心境,較強的學習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老師所期望的學習效果。因此,一方面教師要言傳身教,做學生的表率,老師是學生的“偶像”,也是學生學習的“活教材”,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直接的影響,所以教師應注意加強師德修養,認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成為學生學習的表率。另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注重教學互動,不歧視差生,同一尺度對待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創造一種師生共同探討,共同學習的情境,形成活躍愉快的課堂氣氛;在課下,跟學生和諧相處,讓學生能敢于傾訴心聲,同時老師對他們在生活上給予關懷,學法上給予指導,思想上給予幫助,真正使老師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
總之,教師要運用各種科學的教學藝術去打開學生求知的心房,去點燃興趣之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在樂中學,逐漸形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通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質量,也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學生階段一切都是從興趣入門,打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之門,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