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豪
摘 要:數學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處處應用到數學知識,然而許多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忽視了知識與現實的聯系,導致數學知識與應用嚴重脫節,從而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低下。而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應用知識,因而在西南師版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需注重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加強知識與實際的聯系,有效促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切實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西南師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091-01
數學是一項基礎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實用學科,做好數學的教學工作,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意義重大。因此,在西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就應該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連,以此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進行。對此,本人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探討了西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
一、注重數感的培養,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如何讓學生做一個有心人,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愿望,其中最有效的途徑是在教學中找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這就需要從培養學生的數感開始,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所謂數感,就是對數學的感覺、感受乃至感情。它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或自動化地理解數和運用數的態度與意識,是人的一種基本數學素養。西南師大版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與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溝通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系,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數學知識是學生認識世界的一次質的飛躍。小學數學教學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了解生活;學會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的問題;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去教學數學知識。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能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遇到問題時能自覺地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形成一種量化的思維習慣。
二、從教學實際出發,聯系實際生活實際,靈活處理教材
教材教學內容所呈現的情境,離學生實際生活的遠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習活動能否達成“有效”。現在使用的教材,由于受開發地域等因素的影響,它所呈現的案例場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及已有的知識背景差距較大。因此,在西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教材進行優化組合,真正地把生活與數學學習聯系起來。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應用題”的時候,教師可以把這一單元的內容進行重組和整合,把數學知識鑲嵌于“購物”這一現代人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中。提高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走進商場”學數學,為用而學,使小學數學教學由“知識課堂”實實在在地走進了“生活學堂”變學知識為學經驗,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百分數應用題”變得生動、鮮活和有意義,真正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課程理念。
三、學以致用,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數學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造生活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研究、探索,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了解知識的價值,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信心。例如,在講授“利息”的知識點后,教師可以安排這樣的課外作業“自己做一次小小會計員”,讓學生去銀行了解現在的利率,然后讓他們把積攢的零用錢存起來,怎樣存最合算?這樣的作業學生極有興趣。在這一系列的調查、分析、計算、反復比較的實踐中,學生對利率、利息這一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而且此次活動.還可以是對學生不亂花錢的思想教育,實現教知識和育人的統一。這樣聯系實際的教學,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又從生活實踐中彌補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自然滿足了學生求知的心理愿望,產生了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同時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
四、數學作業生活化
數學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也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一個重要平臺。教師應緊扣教材,從西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中與生活中密切相關的問題為素材,布置符合學生實際的作業。如學習了《厘米》這一課,可以讓學生回家量一量家具和電器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厘米,爸爸媽媽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并比一比家里誰最高。又如在學習了《人民幣的認識》一課后,讓學生去購買一些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并記錄自己買了什么物品,用了多少錢,付出多少錢,找回多少錢?再如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后,讓學生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加固搖晃的桌椅、門窗等。這樣學生不但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寓于生活中,生活中又飽含著數學;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
總之,數學源于生活,更用于生活。在西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數學知識的實際意義和實用價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會顯示其價值、展示其魅力。學生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運用數學,才能真實地顯現其數學學習水平,體驗“生活中處處用數學”,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的教材再現生機與活力;才能使傳統的課堂充滿個性與靈氣;才能使數學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 張應貴.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小學科學(教師),2012年第10期
[2] 吳小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上海教育科研》2005第12期
[3] 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淺談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盛嶸 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