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平
[摘 要]目前,新課程的標準對傳統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挑戰,所以,我們的教學思路要創新,不僅要開闊小學生的視野,還要從創新教學上加以努力。教師教案要創新,課堂的教學要創新,積極營造學生學習語文的氛圍。本文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探討在改革發展中的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可參考的資料。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思路;視野
一、更新教學理念,開闊小學生視野
教學理念是教師在不斷的實踐中所形成的一套固定的教學思想。傳統的教學理念對教師的教學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要想開闊小學生的視野,首先就是要更新教學理念,要想更新教學理念,就要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敢于大膽嘗試、創新,這樣才能做到沖出傳統教學理念的牽絆;其次是要想開闊小學生的視野,就要先開闊教學的視野,一些教師不注重新課程的學習研究,這樣就不能理解課程標準的實質精神,從而導致一些教師過分注重課本中的內容,而忽略了課外延伸的環節,這樣的教學理念是不科學的,而且還會影響小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最后是在教學理念創新的基礎上,將開闊小學生的視野綜合進去。
二、創新教學方法,積極營造氛圍
創新教學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進行教案方面的創新。教案是每個教師必備的法寶。對于教學內容,教案所反映的是教師的教學水平。那么,什么才是好的教案?筆者認為,一份優秀的教案應該具有以下四個特點:高效性、靈活性、創新性和開放性。只有將方法創新,才能促使教師積極營造課堂的學習氛圍。
高效性:認真備課的目的就是形成高質量的教案。在改革發展中,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在上課前必須認真備課。那么,怎樣來判斷一篇教案的內容是否符合本門課程的標準呢?這主要就是看教案能否真正落實到教學中去,是否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案的具體表現形式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結構完整,其次是書寫整齊規范,這樣有利于其他教師的參考,同時,教師的教案還應該是靈活多樣,更趨實用的。備寫高效性的教案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能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教材、解讀文本、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教師要改變其在傳統教學方法中的死套格式、逐條書寫,應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自己的特長來確定教案,更好地做好創新教學的工作。
靈活性:小學教師教案靈活性的體現在教學內容方面。就此而言,教案要彰顯出特色、閃耀獨特的思想內容。對小學文章的解讀不能夠肆無忌憚地復制別人的思想以及感悟,因為每位小學語文教師的自身價值觀、素養、閱歷等的不同,那么在面對同樣的小學文章時,必然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想法和教學思路,這也就是所謂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的教案要體現出其獨特的靈活性。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在和學生一起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精神以及創新的能力,并不是要告訴學生一個現成的、完美的答案。因此,教師從備課時起,就要預設課堂上的師生之間、學生與課本之間等多邊對話的情景,必須事先做出相應的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很多作品是根據現代小學生的特點,并且具有生命力的文章以及古詩,它們能給讀者提供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和思考空間。總之,在教案靈活性上,教師在備課時不能夠讓“專家”的理性分析阻塞了自己的創新思路。
創新性:小學教師教案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面,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師在教案預設的情景中要注意“互動”這一環節,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且還會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起到啟發的作用。就此看來,教案的創新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開放性:教案的編寫要打破條塊分割式的格局。任何課堂上都存在不確定的情況,這也是創新的需要。在各項技術發展的今天,不僅是在科技探索等方面,就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少不了開放性的發展。語文課堂需要適量的“不確定性”和“反常性”。
因此語文教案要充分體現出開放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具有靈動性和多元性。
三、創新課堂教學思路,發揮好課堂的作用
傳統的教學思路是單向型:灌輸。通常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或者是學生問、教師答的模式。這樣的結果就是:只有一部分學生在聽,另一部分學生的思想則無法避免地開小差,這就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上,將傳統的單向型課堂模式轉變為網絡型模式,鼓勵學生相互合作,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從而真正體會到課堂學習的樂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營造自由地交流、溝通的良好氛圍,使學生的好奇心與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創新課堂教學的思路,以富于形象、生動、優美的肢體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制造出的動畫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表揚、贊賞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起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可以帶孩子們去郊游踏春、觀日出,使孩子們的情緒高漲、情思活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進行語文學習,把學習語文當作是對美的享受。
四、培養學生創造的個性
青少年學生創造能力的高低不僅跟他們的知識、智力有關,而且和個性品質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勇敢、勤奮、謙虛、韌性等均有利于創造性的發展,得我們去培養。例如韌性,這是創造能力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幾乎所有偉大的創造都是在崎嶇的道路上無數次攀登的結果,沒有足夠的韌性,必將一事無成,何談創造。語文教學有著韌性培養的最佳素材,為了發明的成功,愛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堅持不懈;為了求真,布魯諾鍥而不舍地求證;為了求學,宋濂迎難而上,苦學終成。我們解析這些范例,在訓練學生閱讀的同時,應不斷引導他們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堅韌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戰挫折,拼搏進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創造個性,學生創造能力的提高才會有可能。
五、結語
總之,,創新精神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必須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日積月累地形成。所以,在改革創新的新時代下,小學教師就要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教學創新能力,在教案的編寫、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思路上加以創新,開闊小學生的視野,營造課堂中活躍的氛圍,讓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高霞.淺談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學問·現代教學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