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海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打破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探究新型的教學模式成為教師面臨的必要環節。因此,創設適合兒童發展的課堂教學情境,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師生和諧互動共同建構新知的課堂教學,實施高效課堂是小學教學教師邊實踐邊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有效性;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127-01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進步、有提高以及有收獲。除此之外,數學課堂教學不僅僅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也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便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了。由于多年從事小學數學,本人對此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情感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不但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目的明確。每一節課都要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一定要有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要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嚴格明確教學目的,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
2、與時俱進。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要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也在不斷深入,信息處于大爆炸的時代。因此學生可以借助該渠道獲得更多信息,教師也應根據信息時代的特點讓學生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的發展。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巴西申奧時各個國家所獲得票數,讓學生根據統計圖所學的百分數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與生活實際相關聯。小學數學的教學情境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活動情境、問題情境、實驗情境、以及故事情境等。數學情境的設計,不但要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還要遵循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對于低年級和中年級的兒童來說,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來創設情境;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就要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學生合作意識,促進師生交流
小學生能夠合作學習是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大重要舉措,已經被很多數學教育工作者采用。通過學生之間互相合作學習的方式,不但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開動腦筋,主動收集、處理數學信息,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研討、分享勞動成果。常言道,語言不但是思維能力的外殼,而且也是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工具和渠道。在交流中,學生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思維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發展。在交流中,師生之間可以得到充分的互動,也能夠相互促進,尤其是在分析較為深奧的數學題時,經過頭腦風暴定會得出簡單而又明了的答案,學生的數學能力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中,教學能力也會相應提升。
就目前而言,很多小學數學課堂會選擇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但是,我們在長期的觀察下發現個別小組在合作學習上只流于形式,沒有做到“師生合作”學習的常態化。很多教師只是在學校公開課時進行形式化的小組合作,學生之間沒有真正合作起來,在自主發言或是提問環節時,會出現語言不順暢、不清晰,甚至不能把握想要闡述的主要觀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上要具有開放性,具有啟發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解答問題,從而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能聯系實際,擴展新知。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有了更多表現自我的就會,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也能得到提高,這樣環境下的課程學習才能夠實現其應有的時效性。
三、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具有直觀性、交互性、能動性等特點,這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并且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主動性。除此之外,新型的教育手段不但促進了學生認知主體的發揮,而且在教學環境的創設、教學過程的輔助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更新了原有的教學觀念,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已逐漸地進入了數學課堂。善于運用好的多媒體課件,能夠為教師教授數學錦上添花。對于學生而言,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為學生學習數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并實現了學生對數學知識從感性到理性的質的飛躍。
但是,由于多媒體的廣泛運用,越來越多的數學老師忽略了板書的書寫。實際上,板書是數學教學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好的板書是一節數學教學內容的濃縮,板書的內容往往提綱挈領、言簡意賅,有助于學生理解相關知識,也便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課后復習。因此,正確的把握好多媒體與板書之間的比例關系,也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必要途徑之一。
四、總結
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有很多種方法,但每一方法都必須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要積極有效的影響學生學習。小學生正處于對事物新鮮的認知階段,對于充滿趣味性的事物都會存在適當的好奇心,教師只有掌握了學生的興趣,才能夠設計出吸引學生學習的課堂環節,才能夠激發學生在學習數學上的興趣。最后,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以自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時刻記得學生在教學環節中的主體地位。只有真正認識到學生的重要性,才能夠在教學中達到規定的目標,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才會得到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蔡立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素質教育,2014,(9):77
[2] 李建英.例談新課標下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素質教育,2011.(12):96
[3] 葛永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熱潮中的冷思考[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2,(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