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摘 要:學困生,顧名思義,就是指那些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他們的各科成績相對較差,學習吃力、艱難而由此得名。學困生除了學習基礎差或學習方法不當之外,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教師要摸清情況,找準問題,對癥下藥,熱情耐心的給予幫助,努力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
關鍵詞:小學;學困生;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165-01
所謂“學困生”,至今還沒有一個科學的界定和嚴格的劃分標準,在我國教育界,通常是指要達到課程標準合格要求還存在一定程度困難,學習不努力成績較差,思想不求上進,品德較差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的學生。
通過研究可知,學困生的成因是方方面面的,有被動學習的、有基礎差的、有學習方法不當的、有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困生除了學習基礎差或學習方法不當之外,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
其中,通過觀察學困生的表現,可以發現他們大多數動機不明,興趣缺乏,情感不豐,意志不堅,性格不理智、缺乏上進心,沒有樹立我要學的思想,對知識不感興趣,
為了轉化學困生,教師要注重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指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從對學習的促進來說,興趣可以成為學習的原因;從由于學習產生新的興趣來提高原有興趣來看,興趣又是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可以作為學習的結果。為了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走進心靈,做學困生的知心朋友
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于學困生,更應給予更多的愛,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想要做學困生的朋友,走進他們的心靈,許從建立感情入手,以師生之情、朋友之情、親人之情對待他們,和他們建立一種友好、平等的關系時,他們就會主動把老師當作朋友、親人,從而傾吐心聲,敞開心扉與老師交朋友。
二、善于鼓勵,喚起信心,給學困生以動力之源
作為教師應多和學困生談心,鼓勵他們多提善問,當他們提出問題的時候,給予肯定和表揚,并耐心、熱情的講解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從很小的成功中體會自己同樣很有能力的,信心就油然升起,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三、降低難度,讓學困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對于學困生的學習講,基礎差、理解能力差,對知識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沒有興趣是學困生的共同特點。因此,為避免學困生破罐子破摔,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控制教學進度,本著“淺、慢、粗”的原則,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減少難度,降低坡度,循序漸進的教學。在課堂上要盡量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激勵,從而調動學習的興趣。
四、傳授方法,走出誤區,給學困生打開知識的大門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些方法是指:預習,找疑難;聽課,邊聽邊思,解除疑難;鞏固,積極鞏固訓練所學內容;課后復習,獨立作業,記憶所學知識;科學用腦,合理安排時間。學習方法是學習的知識基礎和技能基礎,要激發興趣走向成功須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在正確的學習方法中找到樂趣,學習有了興趣,正是由于端正了學習態度,找到了合適的方法,成績才會有很大的進步。
五、學困生每次學習時間不宜過長
當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普遍過高,他們希望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只要孩子端坐在書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就感到欣慰,因而總是催促孩子“坐好一一開始學習”。殊不知,這種做法很危險。無視孩子的心理特點,任意延長學習時間的做法會使孩子把學習和游戲對立起來,厭惡學習,對學習沒有興趣,還會養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因此,家長切莫目光短淺,舍本逐末,不能忘記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頭等大事。
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習慣入手教起,教師就要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這是學好知識的根本所在。教師要遵循認知規律,通過學習活動,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勤學好問、大膽開口、普通話準確、書寫規范、善于學習、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勤于動筆、善于總結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要引導學困生認真聽,注意看,反復練,大膽發言,敢于質疑問難,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多動腦,勤動手。并嚴格要求學生在書寫每一個字時都要認真仔細,一定要做到書寫規范。
七、為學困生樹立自信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抓住他們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哪怕發現學困生身上一點閃光之處,哪怕發現學困生的一點進步,都應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多鼓勵、少指責、多表揚,少批評。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促使他們不斷進步。使他們第一次感到“我不比別人差”,“我在學習上也一定能學好的。”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要從多方面培養學困生學習的興趣,既要看到學困生的缺點,又要看到他們的閃光點,讓學生在激勵表揚的指引下克服困難,樹立自信,找到樂趣,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讓這部分學生能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學有所成,對學校、家庭、社會,特別是學生本人無疑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唯有在感情上、方法上、教育上多給予學困生幫助,才能使學困生重拾信心,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 張會軍.激發小學學困生學習興趣初探[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04)196.
[2] 蘇成廣.農村小學“學困生”成因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5(11)7.
[3] 馬 迪.學困生的成因與對策[J].科技資訊.2011(11)204.
[4] 蒯平華,劉衛國.小議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J].學周刊,201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