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應平
摘 要: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和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農村小學生作文水平勢在必行。在農村小學從事語文教學中,筆者經過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在下文中就農村小學作文訓練展開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農村;作文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192-01
學生怕作文,農村學生更怕作文。農村學生相較于城里學生而言,他們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鮮事物稀少,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社交能力更無法與城里孩子相比。這些困境和現狀相信每一個在農村從事過教育工作的人都會有體會。在農村小學從事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在作文教學中我花了不少心血,但收效平平。在一次次失望中我開始反思我所運用的指導方法是否最適合農村孩子,如何突破,才走出一條更有助于提高農村學生作文水平的訓練方法。 基于此,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訓練的有效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指導學生寫作文的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歡寫作,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的素材。首先,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所選的教學內容要貼近農村孩子的心靈;其次,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第三,要把老師的架子放下來,與學生融為一體,跟學生用商量的語氣該寫什么,怎么樣寫。學生只要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留心觀察,分析周圍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處景物,寫起文章來自然合情若泉涌,滔滔不絕。
二、注重平時的素材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首先,要用到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新課標要求要重視文本,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對于農村孩子來說,農村自然風景,鄉土氣息濃厚。教師要利用這種優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使他們“觸景生情”。把這種情景教育引進小學作文教學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寫一寫家中養的貓,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貓吃食、貓睡覺、貓捉老鼠等等,幫他們列出觀察項目,學生就會有目的的觀察,寫作時就不會無話可說了。讓學生每天回憶發生的事,說一說、議一議,寫一寫,久而久之,學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價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事情的內容。指導學生寫自己熟悉而又真實的生活,而不是寫那些“虛構生活”讓學生知道,說真話、寫事實、敘真情就是作文。
四、讓學生在活動中寫作
農村孩子由于閱力淺,詞匯積累少,有很多事物會說不會表達,在作文課堂中創設操作情境,引導學生做一做,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如:提供簡單幾何圖形,啟發學生任意拼一拼,然后根據拼得的事物做想像作文,鼓勵學生利用自已手中報刊上面的圖畫剪一剪,貼一貼或畫一畫,然后再展開想象進行創編故事,指導學生做一做或試一試(小制作、小實驗)等,然后練寫小制作、小實驗報告,在這種情境中,學生邊做邊想,做后再想,通過“做”與“寫”結合以做促想、促寫。因而學生腦中便有了具體感知的形象,從而更容易寫出想象豐富、文從字順的文章。
五、鼓勵學生說真話抒真情
農村學生的作文存在一個通病,那就是東拼西湊,毫無感情。所以,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應竭力教育學生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當學生說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話時,教師應大力表揚和肯定。讓學生知道真實的東西容易打動人,有特色的語言才能吸引人,有感情的語句才能感動人。在習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作文總是在贊揚生活,贊揚好人好事,這些固然是好的。但是,我們應該讓學生知道,生活中不總是有"真、善、美",還有"丑與惡"。如:人類為了個人利益而破壞環境的種種丑態;鄰里之間,同學之間的沖突、矛盾、誤會、爭吵等,都可以是作文的素材,教師要鼓勵學生"我手寫我心",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學生實話實說,作文就不再空白無力,而且教師可以以作文為載體,及時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
六、利用好多媒體教學優勢
農村學生對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城市學生有優越的學習環境及良好的學習資源,而農村學生只與優美的大片自然接觸,缺乏良好的學習資源。特別在前些年農村學生還不知道什么是電腦,什么是多媒體,什么是遠程教育…….而今天的農村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下載好的學習資料,通過這些好的學習資源,讓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更多知識。這樣既開拓了農村學生的視野,又豐富了農村學生寫作的素材。農村學生通過優秀的網絡資源,了解豐富的寫作素材,寫起作文來得心應手,不再是無從下手的現狀了,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農村學生突破了寫作困難的障礙。
七、在閱讀中豐富寫作語言
沒有大量的閱讀,就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這就要求學生要大量閱讀,要求學生在讀書時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與作者的情感表達產生強烈的共鳴。因此教師在做好正常教學工作的基礎上,一周專門拿出兩節課讓學生靜心讀書。閱讀即對時事新聞、報刊雜志、網絡的閱讀;同時誦讀古詩詞、中華經典名錄、現代優秀詩文的誦讀。
總之,隊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來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習作水平很難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立足實際,正視現實,在教學中掌握學情,循序漸進,因材施教,采用適合農村小學生的教法,走出一條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