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坤
摘 要:自主學習是新課標說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品質,教學實際是不應只注重課堂效益,更應該講其效益延伸開去,實現(xiàn)最大化。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階段中的一個老師,不可能一直陪伴。因此,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可以彌補老師在教學中的不足,還可以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的,保證學生一生受益。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提高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354-01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成為真正會學習的人。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重要。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討如下。
一、保障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幫助學生提升注意力的重要橋梁,尤其面對優(yōu)美的文字,保持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有效地帶動學生的思想情感,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語文知識的閱讀、理解、掌握等能力的開發(fā)。因此,為了保障良好的語文教學氛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境演繹。首先在正式上課之前,做好相應的課件準備,邀請學生擔任臨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或者學生自愿情況,為學生科學合理地分配演繹的人物,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在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自覺地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將這種自主學習能力反作用于課堂教學,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用實際行動承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應該促發(fā)學生語文學習主人翁的自豪感,激發(fā)自主學習的欲望、熱情。“宇宙如果只有人類,那不是太浪費空間了嗎?”同樣學生學習的課程資源如果只有課本(教材)那不是太孤獨了嗎?傳統(tǒng)的教師只教教材,學生只學教材,已經(jīng)嚴重地脫離了現(xiàn)實軌道,且嚴重地挫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學生成為被左右學習命運的一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摒棄單一的課程資源模式,積極創(chuàng)設課程資源多方開發(fā)的機制,營造大家都來開發(fā)資源的氛圍,特別是將學生作為資源開發(fā)的生力軍,啟用了學生開發(fā)的課程資源,重用、肯定學生在課程開發(fā)中的作用,用實際行動承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促發(fā)其學習主人翁的自豪感和開發(fā)資源的潛能,使語文成為學生的主體學習陣地。
三、敢于質疑,讓學生在自學中有所感悟
老師在講課中,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在講課的同時,有目的有側重的答疑解惑,循序漸進的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傳授學生自學方法,也就是老師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牢記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
所謂質疑,就是老師根據(jù)教學大綱自行設計一些重點問題,學生也在預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所謂解疑,就是老師學生一起就問題進行分析討論,老師的質疑,可以讓學生們養(yǎng)成邊預習邊發(fā)現(xiàn)問題的習慣。學生帶著老師設計的問題進行預習,就課文中的有關段落和句子進行思考,并在學習中找到答案。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再組織同學們一起討論,最后老師再進行總結或補充。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在預習的同時,培養(yǎng)了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得到了落實。
四、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的時間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給予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教師要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要認識到并非自身講的越多,學生就越有知識。盡可能的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課堂結束以后,改變以往教師大包大攬的習慣做法,鼓勵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和總結,對所學知識和思想研討方法進行內(nèi)化整理。例如在學習完老舍先生的文章《濟南的冬天》之后,請同學們自己總結一下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及其整個的結構體系,并就自己的收獲和感受寫一篇小短文,相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建構起自身的語文知識體系。
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展開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應平等參與學習過程,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學生是學習內(nèi)容和形式的創(chuàng)造者,同時也是教師的合作伙伴。實踐活動形式多樣,有辯論會、猜字謎、成語接龍、過把教師癮、故事接龍等。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一次“”關于克隆人的好處和弊端”的辯論會,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學生們提前通過各種方法自己查找了資料。每個學生發(fā)言都很踴躍,在活動中學生們大膽質疑、異向思維、批評性思考,引發(fā)了不少新的觀點和方法。
實踐活動尊重學生的學習廣性,贊賞學生的不同審美體驗,強化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孕育和催生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現(xiàn)代課程教育的核心目標,是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的方法。自主學習是一種能力,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積極致力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劉 洛.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J].安康學院學報,2011
[2] 楊春雷.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
[3] 趙 宏.初中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
[4] 宋建通.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與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