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梅鉛
摘 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有疑。傳統的小學課堂教學過于注重對學生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問題意識始終處于沉睡狀態,學生沒有了自己的思想,這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文章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并針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了初步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意識;問題情境;創新思維
一、提高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學習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通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能夠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有利于彰顯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2.有利于學生轉變數學學習方式
新課改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大膽發表自己的質疑與見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積極發問,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3.有利于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
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系統性,知識之間具有橫向和縱向的密切聯系,學生具備較強的問題意識,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擺脫死記硬背的傳統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主動思考,積極動腦,不斷地發現、總結和解決各種數學知識與問題,有利于構建比較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
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思路
1.創設平等的教學氛圍,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
授課老師要懂得如何愛護和尊重學生提問的意識,創造一種自由、平等、和諧的問問題的氛圍。讓學生感覺到,即使自己提出的問題不合情理,也并不會被質疑和鄙視。老師要對學生提出問題的勇氣表示充分的贊許,并不斷啟發、誘導學生再提出問題。老師應多用心平氣和、輕柔的語氣與學生溝通,而不應當用嚴厲、苛責的語氣質問學生,挫傷學生問問題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不管對錯都應當表示贊許。要讓學生樂于提出問題,體會到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主動設置疑問,誘導學生發問
設疑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性,使得他們感到有疑惑,激發他們主動尋求問題解答辦法。教學中老師要主動設疑,適時設疑。如在教學生們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時,可以如此設疑:“小明同學今年8歲了,可是他卻只過了兩個生日,同學們知道到底是為什么嗎?”這是用疑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對未知的好奇心。
3.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問題意識
數學問題都來源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善于用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講課,便于學生理解課本上枯燥的理論知識。設置問題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種,最直接的辦法是讓學生動手操作。例如,在講解如何進行圓周長的計算時,可以將一個足球繞上線圈,學生看見喜愛的足球立刻就激發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問學生:“我們應當怎樣進行這個足球的周長計算呀?”然后通過測量繞足球一周的線圈長度即可完成計算,隨即繼續提問:“要是有一個很大的足球,我們的線不夠長怎么辦?”從而自然地向學生講解圓周計算公式,使學生能夠更加形象地理解計算公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夠使學生理解課本上的知識點,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4.提倡自主探究,培養創新思維
新課標提倡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必須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思維,其根本目的是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小學數學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發揮求異思維,注重合作學習,培養他們樂于探究的學習習慣。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知識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解決問題,可以借助于操作小棒探究新的算法,這體現了數學學習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自主體驗、探索的過程。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思維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中慢慢滲透。只有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敢于提問、勇于回答,才能真正體現一節課的價值。小學數學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把“問題”作為教學的討論重點,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桑建華.創設有效的小學數學問題情境管窺[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4,(3).
[2]方君飛.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與教學實踐芻議[J].考試周刊,2014,(6).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南埔中心肖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