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海濤
【摘 要】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如注重過程、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個體差異、注重學生本人在評價中的作用等等。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激勵;全面發展;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
新課程背景下,大多數教師承襲傳統的以學生學業成績為主的學生評價觀,沒有真正意識到新的學生評價觀的價值所在。我們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在學生時代,特別是中小學,老師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他的評價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性往往超過家長。在眾多人當中,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重要的人物,有著權威的地位,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就顯得舉足輕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綱要》中,以通欄標題的形式,將“課改”的最終目的定位于“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新課程理念下的評價就應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以下是本人在教學中的一點心得。
一、注重激勵評價學生
開學伊始,我總是讓學生準備一本本子,里面設立兩個模塊:優點大本營和好人好事欄。最后努力的方向是學生的優點越來越多,缺點越來越少。優點大本營里可以有爸媽寫的,老師寫給小組的,老師寫給個人的,同學寫給同學的……平時,我鼓勵學生善于發現自己的優點,家長多談談孩子身上的優點。努力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同學心目中的高大的人。這樣,同學們為了充實自己本子中的內容,她們不斷地忙碌著,覺得自己優點不夠多的學生就會想辦法去創造,同時不斷地改變自己,使得一大批學生不斷進步,自己班級的班風也悄悄地發生著變化。
記得有一位名叫傅的學生,原先在班里他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紀律也不夠自覺遵守,是一位令老師們“頭疼”的學生。而他自己也是覺得沒有啥優點。一段時間過去了,他的本子中還是空空如也。我發現后在班里表揚說:“傅同學他關心班集體,班際籃球賽上那矯健的身姿、漂亮的投籃動作;校運動會上努力拼搏為班級爭得了關鍵的一分,這些是不是他的優點?”同學們大聲回答:“是”。我繼而充滿感情的說:“實際上每個學生都是老師的好朋友、好學生。只要大家能正確地認識自我,不斷提高自己,‘好字就會屬于每一個。”此時,我看到了傅同學的臉上露出了喜悅而難得的笑容。從那以后,他真的有了變化,向好的發展,不但更加關心班級,能積極主動為班級做事,課堂上努力控制自己能夠遵守紀律,這位同學的學習因此也有了起色,有了進步。記得有一次,我在路上碰到一位家長,那家長頭一句話就對我說:“老師,以前我從來不跟孩子談優點,老是跟他說缺點該怎么改掉,孩子聽是聽了,但效果不大。現在,你常常叫我給孩子寫優點、談優點,沒想到自己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反而高了,原來的缺點也慢慢地改掉了!”
“優點大本營和好人好事欄”促進了好人好事的出現,凝聚了班級集體的力量,燃起了孩子們的熱情。老師不斷肯定他們的優點和點點滴滴的進步,她們也不斷努力著,不斷創造著,不斷競爭著,同時也不斷提升了自己,自信心也增強了。這種做法不僅評價了學生能做的事情,通過比較,也幫助學生認清了他們各自還需要進一步學習的技能,還幫助他們擺脫了自卑,樹立了信心,成就了自豪;不僅展示了學生的成就,事實上也可以找到學生弱項的展示空間,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提升自己,這種評價無疑是有利于學生發展的。
二、注重過程評價學生
如何對學生的活動進行評價,落點不在于學生參與活動的結果,而是整個參與過程。因此,對學生的評價分為兩部分:一是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和積極性,其次是活動能力的記錄評價。
我每年總是讓學生盤點上一年的學習情況,以小紙條的形式告訴老師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原因。經過整理成功的經驗往往是:對這門課感興趣,課前會預習課后會復習,會鉆研等;失敗的經驗:興趣不大,作業馬虎,學過的知識不會用,一知半解等。每個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質和生活環境,這使得每個學生的發展目標都呈現出一定的獨特性。學生的經驗和原因各有千秋,看來每個學生是有差異的。學生的差異不僅指考試成績的差異,還包括生理特點、心理特點、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的不同特點,設計有所側重的評價目標。
三、注重發展評價學生
對學生評價的重點是要做到:分析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著眼學生的未來。發展評價所追求的不是給學生下一個轉瞬的結論,更不是給學生一個等級或分數并與他人比較、排隊,而是要通過對學生過去和現在狀態的了解,分析學生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達到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更要發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特長,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每學期初,我都會讓學生制定一個適合他自己但需要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計劃,包括思想上、勞動上、體育上、學業上各個方面的具體計劃。如甲同學以前寫作文只是三言兩語,那他就在這個學期中每篇作文爭取寫上200字等等。讓各自的同桌相互監督努力的過程,并且讓班干部,全班同學共同監督。
在“種子萌發”的探究活動中,要求學生觀察并記錄種子發芽、根的生長、葉片的生長等情況。在仔細觀察之后,不同的組發現結果有差異,為此就有學生提出疑問,種子萌發與哪些因素有關呢?猜測是光、水、溫度、營養等因素。為此,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實驗來探討影響種子萌發的因素。教師在此過程中只作為指導者,來指導學生設計實驗,了解對比該實驗控制的條件,設計記錄表格等,具體實施均由學生自行完成。雖然每個學生的能力有差異,但所有學生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我曾經教過一個學生,用她自己的話說看到理科的題目她就犯暈,在理科方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差到極點;寫起作文來也但是在音樂方面她有著極大的天賦,通常一首歌,她只要聽上幾遍,就能準確地唱出旋律。她曾經也很自卑,覺得自己樣樣不如人,一無是處,各方面的壓力很大,不與人打交道,性格越來越內向。父母親也總是罵她沒用,丟他們的臉。后來,我和班干部私下商量,準備組織一次班級唱歌比賽來喚醒她的積極性。后來該學生認識到老天爺雖然沒有給她學習文化課的頭腦,但是給了她一個唱歌的嗓子,要好好利用我的優點,相信自己。現在這個學生成了一個很好的音樂教師。如果當時我不能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她,我想她的人生可能就完全不是這樣了。
全面的評價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減輕了學生過重的心理負擔。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越來越高,促進了學生健康和諧的發展。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首先應該記住這一段話,因為教育首先是一種保護,要保護好學生幼小心靈里迸發出的每一點火花,即使是異想天開,也不要簡單地加以否定和斥責,這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職責。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的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綱要》
[2]盧文祥.初中生物教學評價.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