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麗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推進,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不再形同虛設,開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未來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學生只有掌握信息技術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技術也被人們廣泛地應用著,因此,初中信息技術的作用不容小覷。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多元化;創新精神
在以往的觀念中,信息技術排在語文、數學、外語等考試科目之外,是不被重視的一門科目,就連課時也時常被侵占。但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信息技術也愈發凸顯其作用,加之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人們對信息技術一類實用型學科更加重視。本文分析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并總結出初中信息技術的多元化創新教學。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1.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在眾多學科中,信息技術站在科技的前沿,是科技的代言人,但在很多課堂上卻沒能體現這一優勢,反而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或將課堂變成自己的“一言堂”,或為了趕教學進度省略了操作環節。盡管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往往本末倒置。課堂時間有限,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之內實現高效的教學,是值得所有教師思考的問題。
2.學生缺少創新精神
提到信息技術課,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畫面都是教師演示過后自由上網帶來的快樂,學生學不到什么東西,只是看教師的示范操作,能夠進行練習的還是自制力較強的學生,但是模仿之中沒有創造。學生缺少創新精神往往是由于教師首先缺乏創造力導致的。
3.教學評價單一
總結與評價才能取得進步,教學也是如此,學生需要教師在現有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之上對學生的表現作出合理而公正的評價,以激勵學生再接再厲,但現實卻是很多教師忽略了這一環節,有也只是一帶而過,沒有意識到教學評價的重要性。
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多元化
1.教學方式與時俱進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信息技術也是走在科學前沿的一門學科,因此,教學也呈現出與時俱進的特點,常換常新,時常融入一些新的元素。教師的教學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以往的教學范疇可能學生在小學時就已經接觸或掌握,教師要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才能跟上課改的步伐。同時,教學主體應以學生為主,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往往教師將理論知識講十遍,也不及學生動手操作一遍來得記憶深刻。初中階段,學生正值活潑好動的青春期,擁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師不妨將主動權還給學生,更多地讓學生去操作。另外,信息技術非中考考試科目,所以在教學時少了一些目的性,學生會更加清楚地意識到學習信息技術并不是為了應對考試,而是讓其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活,何況信息技術貫穿于生活的始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目的也更加明顯。
2.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為學生做好榜樣
“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堂課是否精彩,是否足夠吸引學生,往往都是由課堂的引導者——老師決定的。如果教師一味地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吸收新觀念新思想,長此以往,課堂也會逐漸失去吸引力。作為信息技術的教師,由于這門學科知識更新速度比較快,教師更要積極參加一些專業培訓活動,緊跟課改的步伐,保持自己教學觀念的先進性,為學生做好榜樣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學習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課堂不斷煥發出創新的光芒,永遠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學生的眼球。
3.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地位
新課程改革標準提出了“生本”理念,課堂的主人本就是學生,初中信息技術更是如此。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每個人都渴望“刷”自己的存在感,包括在課堂上表現自我,尋求老師和同學的關注。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給予學生獨自操作的時間和機會,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也是展示自我的一個小平臺。只有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才會在這樣一個輕松的氛圍中積極思考,進行創造活動,讓思想的火花不斷碰撞。
4.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創新教學評價方法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合理、正確的評價,以此來看到自己所被蒙蔽的一面,初中生更是如此,也許教師的一句夸獎就可以讓學生高興整整一天,教師的一句鼓勵就可以激勵學生擴展出更多的奇思妙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表現要給予及時的、公正、公平的評價,并且采用自評、師評、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使教學設計更加完整,突出教學評價的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在當代生活和學習中所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既然初中開設了這門課程,更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與創造的平臺。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應該成為學生進行創造與創新的一片沃土,而不應該用僵化的教學模式扼殺學生的想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善教學評價模式……做出不懈的努力,以此來完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讓學生真正愛上這門課程,并且不再將它當作是一項任務來完成,在快樂中學習新知識,能夠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曹娟.素質教育理念下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