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波
摘 要:根據高中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現狀,分析其原因,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化學實驗;現狀;原因;應對措施
化學是一門以化學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瘜W實驗在化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在高考題中與化學實驗知識有關的試題都會占一定的分值。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和學生忽略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把做實驗改成了講實驗,把觀察實驗現象變成了記住實驗現象。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不做實驗照樣做實驗題,做實驗也做不好實驗題”的認識,使實驗教學成為高中化學中的“雞肋”。
一、分析忽略化學實驗這種現象的原因
1.教師方面
很多教師認為做實驗耽誤教學進度,組織起來也很麻煩;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實驗操作方面的錄像,也可以讓學生看一看,背下來就可以了,不用做;做實驗題時,采取題海戰術,認為多做類型題,熟練后自然就掌握了。
2.學生方面
表面上看實驗課氣氛很活躍,但實際上很多學生只是停留在對實驗現象的感知和記憶上,出發點只是出于好奇,實驗結束后,學生并沒有真正地了解實驗的目的、方法、原理等,使學生上完一節課后收效甚微。具體如下:
(1)學生做實驗時看熱鬧的成分多
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時,對明顯的現象觀察仔細,對一些細微的變化沒有引起注意,同時對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現象也沒有形成思考和推理的習慣。
(2)記實驗比做實驗省力的思想作祟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形成了一種做實驗不如背實驗的心理,在課堂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過程中不愿積極參與,對實驗現象的分析不關注,只是記住結論。
(3)實驗操作技能較差
很多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時,對儀器使用的注意事項掌握不清楚。例如,有的學生不會用正確的方法放置酒精燈燈帽、熄滅酒精燈;有的學生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不能正確地操作膠頭滴管和試管;有的學生不會振動試管等。
(4)對實驗過程中的恐懼
對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注意事項和安全教育時,學生會產生恐懼感。特別是學生通過新聞看到濃硫酸傷人事件,化工廠爆炸等,使學生產生了化學物質很可怕,害怕化學實驗對自己身體有傷害的想法。
二、在化學教學中運用實驗的策略
1.樹立正確的實驗觀
化學實驗能為化學學習提供感性材料,有利于學生理解化學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學的思想和觀念;能為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化學實驗觀,并在教學中通過實際的演示,讓學生明白:只有我們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掌握其性質,才能正確地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消除對化學實驗操作的恐懼心理,真正參與到化學實驗教學中。例如,演示二氧化氮氣體隨溫度改變顏色的實驗,對鈉的化學性質進行學生分組實驗等。
2.合理使用多媒體演示課件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具備實驗條件的,能完成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應通過實際操作來完成。但是有些儀器、設備和藥品實驗室沒有,或在做題過程中遇到一些重要的實驗,可通過多媒體錄像來完成。例如2015年江蘇模擬題:3,5-二甲氧基苯酚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可用于天然物質白檸檬素的合成。一種以間苯三酚為原料的合成反應如下:
■
甲醇、乙醚和3,5-二甲氧基苯酚的部分物理性質見下表:
■
(1)(2)(3)略。
(4)固液分離常采用減壓過濾。為了防止倒吸,減壓過濾完成后應先 ,再 。
在(4)中涉及一個減壓過濾的實驗操作,但在高中教材中并沒有減壓過濾的裝置,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減壓過濾的裝置以及過濾的原理及過程。讓學生對此知識點有更直觀的認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規范實驗操作,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同時教師要注意課堂演示實驗的準確性和示范性,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下形成良好的習慣。例如,在做酸堿中和滴定的分組實驗時,兩人一組,但有的小組是一個學生控制滴定管,另一個學生搖動錐形瓶,兩人合作完成中和滴定的整個過程。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制止,并強調分組實驗的目的性。
4.克服隨意、模糊心理,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科學態度
有的學生在做實驗時,認為很好玩,因此在實驗過程中隨意性很強,只追求新奇,很少動腦思考。例如,在探究乙醇在銅的作用下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的實驗時,學生將一段繞成螺旋狀的銅絲在酒精燈的火焰上來回運動,只是覺得很好玩,卻沒有注意觀察當銅絲在酒精燈的內焰和外焰上時,銅絲的不同現象。這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得出正確的結論。
高中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習的基礎,教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地完成課本所要求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適當結合多媒體,將抽象的化學理論知識通過實驗表現出來,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
參考文獻:
夏彬彬.加強高中化學實驗改革,提高教學效率[J].科技信息,2010(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