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艷
摘 要:中學生普遍缺乏實踐能力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是由許多原因導致的,包括教育制度、人才選拔方式、傳統(tǒng)觀念等。然而,學校、老師教育學生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在這其中,實踐能力作為衡量的重要指標必不可少。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非常重要。在中學階段,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而培養(yǎng)實踐能力主要依靠多種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實踐活動不僅對中學生培養(yǎng)實踐思維和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陶冶學生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意義重大。
關鍵詞:實踐思維;實踐能力;理論實際;陶冶情操
一、培養(yǎng)實踐思維與實踐能力
何為實踐?按照我們的理解就是實際去踐行,即實實在在地做。實踐思維就是遇到問題不僅可以從思維的角度去思考,還可以從實踐層面來分析。也就是說,當遇到不會的問題,要時常想一想能不能通過實踐來解決,而不是一味地計算、分析、思考等;所謂實踐能力,淺顯易懂地理解,就是動手操作的能力。比如,在平時的數(shù)學學習中,總會有一些圖形的問題,一部分學生弄不明白,一遇到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柱體、長方體等的局部周長、陰影部分面積、切割的體積、容積等問題時就無從下手,不知道該怎樣計算。在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是用另外一種思維去考慮,不會算或算不出來,就自己做一個圖形來實際操作,一維空間上計算很困難的東西,放到二維空間中,有了實在的物體作為參照,那么計算起來就變得容易多了。與此同時,自己動手做的東西會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些特殊的物體制作出來后永遠都不會忘記,這比在紙上計算更加直觀,也更加高效。學校或老師組織的各種實踐活動就是在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思維和實踐能力,而養(yǎng)成一種全新的思維習慣、掌握一種全新的實際能力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學生一旦具有這種能力,那么對于其今后的長遠發(fā)展是如虎添翼。因此,學校應該多組織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不論是日常教學活動,還是培養(yǎng)學生生活技能的活動。
二、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反復強調這樣一個觀點,即實踐是聯(lián)系主觀意志與客觀世界的連接點。那么對于中學生來說,同樣需要通過實踐將我們所掌握的理論與客觀世界聯(lián)系起來,或者通過實踐檢驗我們所學習過的理論知識等。中學生參加各種綜合實踐活動,會自覺地將所學應用到實際中。例如,學生在游覽某烈士陵園,在參觀的過程中會有老師或其他專業(yè)人員講解,學生之前學習過該烈士的偉大事跡,如今聽到了更為翔實的解說,看到了烈士曾經穿過的衣服、草鞋,拉開栓的槍,甚至是烈士曾經走過的山坡等,這會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并將自己學習的知識與參觀的烈士陵園或他曾經生活的年代結合起來,從而獲取完整的知識,構建完整的歷史畫面,激發(fā)起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感。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將學生學到的知識與客觀事實聯(lián)系起來,加深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甚至有可能改變學生認識世界的方式。另外,通過各種活動,學生可以驗證學過的知識或理論,最常見的形式是理科學習中的實驗課程。初中生在學習化學的時候,在每一個實驗反應后,老師都會拿一些化學原料做實驗,并且抽出一兩個比較典型的實驗讓學生到實驗室親自操作。例如,在學習硫酸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實驗時,老師會先教學生理論知識,即二者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并且在班級現(xiàn)場用試管進行實驗。但是,初中學生知識儲備還不足,對于這種“兩瓶無色液體倒在一起卻產生了藍色固體”的現(xiàn)象不一定完全信服,所以在老師安排學生去實驗室做實驗、親自操作后,看到生成的藍色沉淀物,才終于相信以上反應。這樣通過實踐來驗證理論,達到了求真知的目的,而這自然離不開綜合實踐活動。
三、陶冶學生情操
學生在參與各種戶外實踐活動時,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接觸自然、陶冶情操等。如今的初中生有相當一部分迷戀于網絡,不論是網絡社交還是網絡游戲等,這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處在青年時期的學生本應該是積極向上的。各種各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掉學生沉迷于網絡的壞習慣。例如,學校組織各種讀書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量,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讀書的興趣以及高雅的生活情趣;學校組織的籃球、排球、足球比賽等,學生可以在賽場上展現(xiàn)力量與技巧,獲得老師和同學的稱贊,來自身邊人的稱贊要強于網絡社交或游戲角色的虛擬成功。總之,多種類型的實踐活動可以帶給學生身心上的改變,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陶冶學生的情操。
四、結論
總而言之,我國學生普遍缺乏實踐能力的現(xiàn)狀應該逐漸被逆轉,可以通過不同的綜合實踐活動來改變,逐步塑造學生的實踐思維和實踐能力,養(yǎng)成“帶著實踐去思考,帶著思考做實驗”的好習慣。培養(yǎng)了實踐的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將所學理論與客觀世界相結合,以求得真知。而且,實踐活動還可以提高中學生的生活情趣,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身心更加健康,人格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丁明明.建立中學社會實踐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2]章玉安.深化中學生社會時間活動[J].教育學原理,2011(3):12-1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