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新
摘 要:語文課堂教學中靈活多樣地滲透感恩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關鍵詞:挖掘教材;多媒體手段;作文訓練
感恩是人文精神內涵的重要部分,是幫助中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個性的重要教學內容。中國的感恩教育源遠流長,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然而筆者任教的學校地處農村,有不少留守孩子感恩的意識越來越淡薄,部分學生甚至在人格品質上出現偏差,變得自私、冷漠和脆弱。針對這些現狀,學校作為德育的重要基地,課堂作為教育的重要陣地,該如何實施有效的感恩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筆者近些年曾經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充分挖掘教材,在課堂上滲透感恩觀,教育學生學會感恩
語文教學是一門靈動而富有情感的教學藝術,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學生的道德修養,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語文課程中的感恩教育是培養感恩意識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有效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各種滲透式的教育途徑和方法開展感恩教育。
語文教學一直與感恩相聯,因為語文教材中蘊含著大量的感恩素材,為實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契機。如,李密的《陳情表》,歷來被認為是一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的千古奇文。李密陳情,向晉武帝進言自己不能入朝為官的苦衷,闡述了忠孝難全的矛盾心理。作者在“忠孝”二字上做得如此盡善盡美,這不得不歸結于一個鼎字千斤的“情”字。“情”是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順著這條主線,作者一直走到生命的終結。從大處來看,這個情是“忠孝”;從小處看,這個情體現在“報恩”二字上,我在教學設計中,緊緊結合課文內容打親情牌,引導學生聯系作者悲慘凄涼的孤苦身世,理解作者不愿出仕的良苦用心,品味作者以情動人的表達技巧,巧妙滲透親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和學習討論,喚起學生的親情意識,通過反思自己過去對雙親的言行,喚醒學生頭腦中沉睡已久的感恩意識,從而以實際行動感恩父母。
二、適當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渲染氣氛,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新穎、形象、直觀、藝術化的特點,可以創設出悅耳、悅目、悅心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無疑會誘發學生情感的參與,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精神,多媒體的適當運用,可以起到渲染氣氛,激發學生豐富情感的作用,從而達到超乎尋常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讀必修4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課文時,準備課件時我有意識地選用了韓紅的《天亮了》這首歌,并配以畫外音:1999年,在某風景區,一輛纜車正緩緩駛向山頂平臺,到達目的地后,工作人員正準備讓車廂里的人走出來。就在這一瞬間,意外事故發生了,纜車不可思議地迅速往下滑去,驚慌失措的人們尖叫聲連成一片。纜車迅速滑行30米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墜去,一聲巨響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山谷中。可是,一個年僅兩歲半的小孩居然活了下來。原來在纜車墜落的那一剎那,小孩的父母不約而同地使勁將兒子高高舉起。結果,這個名叫潘××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點輕傷,而他的雙親卻永遠離開了人世……大家說,是什么讓年僅兩歲半的孩子活了下來?學生都被這首歌背后真實的故事震撼了,他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也許不約而同地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對自己點點滴滴的愛,我因勢利導地指出,父母外出打工并非是一種無情地拋棄親情,而正是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幸福的生活,要學生體諒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和無奈,學會體貼和關心父母,引導學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逐漸滲透和強化他們的感恩意識。
三、利用日常作文訓練,將感恩意識根植于學生心底
葉圣陶說:“作文是各科學習成績、各項課外活動的經驗以及平時思想品德的綜合表現。”因為學生畢竟生活圈子狹小,接觸和占有的素材并不多,而家庭父母應該是他們最熟悉的環境和對象,因而在日常作文訓練中,我有意識地將感恩意識貫穿在作文教學中,既讓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又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例如我曾進行過這樣的作文訓練:善于感恩,擁抱幸福,有些人總以為上蒼欠他的,父母的呵護、師長的關愛、朋友的真情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他們視恩情如草芥,背信棄義卻毫無愧疚之意,感恩之心早已蕩然無存。感恩是為人的基本準則,擁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斷蕩滌靈魂;同時感恩之心又如玫瑰,需要細心栽培與呵護。請以“感恩”為話題,寫一篇800字文章。我為他們設置的寫作導航是這樣的:“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具有時代意義的熱門話題。這是因為,今天的人們生活在幸福之中,奔波于忙碌之中,以至經常忽視自己承受的恩情。選用“感恩”作為寫作話題,對于學生來說,既是善意的提醒,也是正確的引導。通過作文訓練讓學生明白感恩就是感謝幫助過自己的人,用心感受生活,善于發現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麗,品味幸福的點點滴滴。
總之,感恩是高中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要因勢利導,用美文去開啟學生認知感恩的心智;用感恩的心靈去洞悉生命的真諦;用感恩的智慧去真誠地面對世界。教育學生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讓學生在感恩教育中形成美好的情感,在語文教育中養成良好的文學素養和品德修養。
參考文獻:
柴保琪.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感恩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