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燕
摘要:本文圍繞船舶制造企業中成本控制的關鍵環節之一人工成本,提出了以人工效率作為成本控制的切入口,實現企業對成本的有效控制的議題。
以船舶制造企業所面臨的問題為背景,分析了人工效率對成本控制的影響,針對如何加強成本控制、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對策。
關鍵詞:人工效率;船舶制造;成本控制
一、人工效率的概念及對船舶制造企業的作用
人工效率反映了一定量的人工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例,也稱為單位人工投入產出比或者勞動效率。企業可以通過降低人工成本或者提高產出來實現收益最大化,實現人工效率最高。在船舶制造企業中,如何獲得成本優勢,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下來?提高人工效率、降低成本是關鍵因素之一。
人工效率對于船舶企業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注重人工效率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保障產品交期
船舶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流程長、環節多、分工細致,只有每個環節緊密聯系相互協作、人工效率得以提高,才能實現整體人工效率的提高。以筆者所在企業的實踐情況總結所得,如某一環節效率下降、將會在后續配套環節出現累積現象,整體的人工效率都會發生較大下降,產品質量乃至產品最終交期都將受到明顯影響。
(二)注重人工效率有利于發展技術
船舶企業不僅僅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同時也是技術密集型企業,其工作人員不同于一般流水生產線上的工作,都是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技術人員。人工效率不僅僅反映了某個個體的投入產出比,同時也反映了一個班組、一個車間、一道工序、乃至整個生產的技術水平.如筆者所在企業就專設成本控制部、與人力資源部門通力協作,從計劃排程、到現場人員施工安排,環環相扣,這樣方可確保工作人員的數量及技術的穩定性,維持生產過程的銜接與平衡,促使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反過來也有效促進人工效率的提高。
(三)注重人工效率有利于提升服務水平
船舶制造企業不僅僅要注重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必須注意服務水平的提高。對于制造業企業,一般都是注重其產品的生產過程和控制,而實際上在現代以客戶為導向的生產模式下,如何做好客戶的服務工作、提升服務水平是企業所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本質上講,服務水平,就是服務效率、一定意義上講也就是人工效率。因而,如何注重售后服務的人工效率已成為當前船舶制造企業乃至整個制造企業著重關注的問題。
二、船舶制造企業人工效率與成本控制問題現狀及分析
船舶制造企業成本控制問題不僅僅在于其原材料的消耗控制,更在于其屬于重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同勞動資料相結合。
2015年5月,世界船廠訂單總量排行第一的韓國大宇造船玉浦船廠,持單量829.9萬噸。國內排名前三家船廠持單量總和666.8萬噸(滬東中華:255.5萬噸、外高橋:209.5萬噸、新揚子:201.8萬噸)。韓國一個造船廠的持單量輕松超越國內訂單排名前三的船廠總和。差距不僅僅是由于技術、資金因素,更重要的是在于管理制度方面。
當前相當部分的船舶制造企業加工環節采用的主要是傳統的外包制度(即,部分工種、環節采取對外分包的形式),一定程度上使企業的人工成本控制隔靴抓癢、難以著力。表面上看外包過程中能夠通過有效的市場競爭方式降低人工成本的投入,但是由于市場模式與企業模式混同在同一項工程當中,實際上對于人工投入的產出缺乏了有效的控制。因為人工的產出在很多情況下都是隱秘的,而且是不可比較的。
在這種企業與市場雙重資源運營模式下,如何考慮投入產出比也就是人工效率的確是相當困難的。現將企業的特征同人工效率分析如下:
(一)人工效率與企業行業呈負相關
由于船舶制造企業不同于一般企業的流水線生產模式,其產品不具有大批量、單一性的生產模式,因而不可能如同一般企業投入生產線進行大批量生產,并且所雇傭的工人及技術人員都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技術水平,但是當前船舶企業的人員管理過程當中具有以下特點:1.人員高流動率2.文化水平相對較低3.勞動強度較大待遇相對較低4.心理歸屬感較差5.主人翁意識淡薄。因而以人員高流動性帶來的問題將會導致員工隊伍穩定性差,增加了企業的分離成本、招聘成本、選拔成本、雇傭成本以及生產損失。從成本管理的角度而言,這種較高流動性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導致了財務成本控制的難度。
(二)人工效率與固定資產投入與使用程度呈正相關
生產是人力資源同物化資料相互作用的過程,由于船舶制造企業生產的特點導致了在當前固定資產投入與使用完全不同于流水線生產,通用型設備較多、專業性設備較少,這就導致了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配合人的技術和經驗來操作,在這種人與機器協調過程中就已經喪失了相當多的效率,導致了人工成本投入過多,沒有能夠通過專業性設備的高效性來進行生產,實際上對于成本控制、產品質量控制都帶來不小的困難。
三、加強人工效率控制、努力降低企業成本
(一)建立人工效率制度
將人工成本管理制度、人工效率考核體制納入企業引進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服人、以制度激勵人。
(二)建立人工效率預警機制
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是管理的終極目標,作為船舶企業,人工效率是影響其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優化成本管理、降低管理風險,爭取最大限度的提高企業競爭力。采用經驗估算法、統計分析法、指標預算法等方法,做好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及調整,事后分析總結。
(三)建立人工效率評價體系
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完善成本控制制度、加強財務管理的標準。沒有定量化的管理標準,再好的管理制度也將流于形式,因此在建立定性管理制度的同時,也必須加強定量化的評價體系。比如引進人工成本總量指標、人工成本結構指標、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指標、人工成本彈性指標等。
(四)協調企業管理模式
成本管理制度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其他部門之間存在相互協調、相互協作的關系,因而從人工效率為著眼點的財務成本管理,不僅僅是從財務的角度和方法來進行管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其他的人事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銷售管理制度等結合起來,加強綜合管理,做到各個制度之間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形成良好有序的管理模式。計劃、成本控制、人力資源協調等齊頭并進。
同時,對于外包環節,以合同條款形式明確、鍥入式介入外包環節管理,明確環節、分段要求,全程跟蹤、促進,以提高人工效率、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五)提高專用設備使用范圍及效率
在前面的分析當中就可以發現,正是由于員工流動性的存在和對技術工種的要求,使得在固定資產使用上,一方面是不斷提高固定資產占整個生產的投資比重,另一方面是不斷提高專用設備占整個固定資產的比重、擴大專用設備使用范圍,不斷降低人工成本,逐步降低人工效率變動對成本控制所帶來的影響,也減輕財務管理所面臨的不確定影響,同時也降低人事管理、營銷管理的難度。
四、結論
人工效率對于船舶企業成本控制的管理,從根本上是反映了財務管理必須考慮企業模式和市場模式對于投入產出的影響。正是由于交易費用的存在,使得船舶制造企業過多的考慮的是成本的投入問題,而沒有考慮到市場模式在解決人力資源配置問題以及管理手段上的缺陷,船舶企業對于人工效率的管理應當更多的采用企業模式,而不是市場模式。
船舶企業不僅僅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加強管理,而且應當協同企業的生產模式的改變,逐步將個性化生產走向模塊化生產,逐步使用專業設備、淘汰通用設備,大量使用機器手,減少人工使用。
參考文獻:
[1]孫潔,簡迎輝.基于成本管理視角的人工效率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中國勞動,2015(08).
[2]劉德兵,王瑛.制造型企業的人工成本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7(02).
(作者單位: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