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齊明
摘 要:良好的道德素質要從小開始培養、樹立,這不僅是學校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是每個家庭的責任和義務。每個家庭必須為孩子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礎,從多方面著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與時代結合,與社會及學校的教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家庭教育;傳統美德;學校教育
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薈萃和精華。他們是中華民族杰出人物的人生哲學、處世之道和高尚行為,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恪守的基本道德和禮儀規范,它既是民族的“形”,又是民族的“魂”。給我們民族留下了最寶貴的教材。這些“好教材”不僅可以通過家庭教育來傳授、來完成,而且更多地還要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這些基本途徑來完成,將“修身、愛國、敬業、樂群、孝悌”等極其豐富的內涵通過有效的方法教育得到繼承和發揚。
一、家庭傳統美德教育必須與“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結合起來
“立志勤學”是人才成功的必由之路。古往今來,凡有成就者,概莫能外。然而,由于各個時期的社會形態、階級關系、生產力發展水平等原因,對“立志勤學”有著不盡相同的具體內容,其“立志”之標準、其“勤學”之內容都在形式、內容、目的、考評等方面提出或規定一套“法度”和“規范”。即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針,因此,家庭教育作為整體教育的一個部分來說,其宣傳講授、訓化的中華傳統美德的形式、內容、要求、目的等也必須符合這個時期的教育思想。
例如“愛國”“修身”這兩項,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皭蹏薄靶奚怼眱热荻几鞑幌嗤N覀儸F在是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是以發展國民經濟和培育市場經濟為主要特點的時代,因此,“愛國”“修身”必須突出這一特點,我們現在倡導的“愛社會主義,培養四有新人”等就是這個意思。
二、家庭傳統美德教育內容必須與時俱進
教育要堅持“三個面向”。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三個面向”。堅持“三個面向”,就是賦予中華傳統美德以新的時代信息,就是堅持中華傳統美德的時代性。
例如“天下為公”,悠悠五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歷史中,以天下為己任者多若繁星,他們胸懷博大,高瞻遠矚,納天地于胸懷之間,為政處事于公理之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為公,拋家殉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真乃其德輝煌,光耀萬世,驚天地泣鬼神!這是中華傳統美德之精華。然而,我們只有以“三個面向”這一新時代信息進行補充強化,讓這一民族精神富有強烈的時代性,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會在繼承和發揚中得到發揚光大。
三、家庭傳統美德教育必須適應社會和家庭的實際情況
現代家庭教育的現狀,其教育形式基本還是傳統上遺傳下來的老辦法、老形式。彼此對象都是家庭成員。教育的時間和方法是通過家庭生活的各個活動過程來體現。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老師”,由于文化修養、道德品行的不同,又由于社會地位、社會職務的不同,所以自然產生的價值取向、社會責任感、世界觀等都不盡相同。孩子的情趣、愛好、志向、氣質、意識以及智商程度又大不一樣。因此,我們在實施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時決不能“一刀切”。要從實際出發,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更為有效。
四、家庭傳統美德教育必須與其他教育形式、教育內容結合起來
(一)要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
學校、家庭是學生生活、活動的重要場所,這兩個“場所”的情況,通過學生必然會得到溝通。強化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溝通雙方信息,就會使很多問題防患于未然。
除了家長、老師之間的互訪之外,最成功的辦法就是建立和完善家長學校。它的建立及其作用的發揮,不僅可以解決學校、家長雙方的“信息”溝通,還可以通過專題講座互相切磋,提高家長素質,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家庭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一家一戶”“一師一生”式的教育,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宗旨上表現出“專治”,缺乏民主。在教育內容上,不免出現隨心所欲和盲目性、隨意性。如果家長學校辦得很好,就可以解決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帶來的教育弊端。家長學校還可以避免家長教學方法上的簡單粗暴,解決就事論事和教育形式無程序性、延續性等問題。
(二)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系
建立和完善社區教育的組織,形成社區教育的網絡。按學校家庭住址的方位分布和家長工作單位相結合的方法劃分“社區”,并合理地建立校外輔導站,學校與各社區實行“雙包雙?!保▽W校包學生留得住,保學生教好;社區包學生送到學校,保校外教育好)。這樣,凡與學生有關的社區范圍的積極性就會得到充分調動,“社會關注、社會參與”的辦學效應就會得到全面發揮。
教育經驗告訴人們:很好的社區教育能解決家庭教育中“封閉型”的又一弊端。家庭教育的封閉型一般是指不能適時地、恰到好處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理論,樹立新的教育思想,培養新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內容呆板、滯后,接受新的信息不自覺;教學方法一般是沿用傳統模式,方法簡單粗暴。社區教育堅持不懈地開展,家庭教育中的“封閉型”這一弊端就會得到修正。家庭教育中的相對封閉給家庭教育中的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帶來的隨和性、盲目性、滯后性、空洞性等弊病就會自然而然地消除。
參考文獻:
朱偉.加強青少年傳統美德教育的途徑探析[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4(4).
科研課題: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人才培養模式變革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培訓有效模式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編號:FHB11012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