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尚軍
摘 要:初中階段是初中生的思維由形象轉向抽象的關鍵時期,初中數學教師應重視這一階段的數學教學,培養初中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初中生的思維拓展,進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讓學生掌握自學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自學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數學成績。盡管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是在數學教師不斷地努力下,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自學能力;問題與措施
促進初中生全面和諧發展,培養初中生各方面的能力,是我國初中教育的目標之一。初中數學邏輯性強,是培養初中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科目,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我國的初中數學教學取得很大的成就,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逐漸顯露出一些常見的教學問題,但是這并不影響初中數學成績的提升。這都歸功于教師的指導及學生的自學。
一、培養初中生數學自學能力的教學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初中數學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地進行革新,教師越來越重視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一般多采用灌輸的教學方式,學生都是被動學習。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但是不利于學生的長期學習。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難以擴展,自學能力越來越差。因而,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培養初中生的自學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很大的作用。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一方面學生能知道自己對數學知識哪個部分不懂,可以及時請教;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
二、培養初中生數學自學能力的措施
1.培養初中生自學能力的策略
數學教師在給學生傳遞自學的意識之后,要教授他們自學數學的策略,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自學意識是自學策略的基礎,學習策略是自覺學習意識發展的載體,兩者相互結合,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制作一張簡單而一目了然的表格,貼在自己隨時可以看到的地方。表格的內容可以包括為什么學(動機)、如何學(方法)、何時學(時間)、學到什么(學習結果)、在哪兒學(環境)、與誰一起學(社會性),學生可以依據這些問題自主學習數學,獲得更多的信息。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受到鼓勵與自我監控,還能讓學生在盲目的學習過程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方法并隨時查看自己的學習效果。
2.有效地開展自主合作教學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合理地利用身邊的資源,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積極有效地開發初中生的潛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在課堂上教師應有效地開展合作探究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能很好地讓學生共同合作,共同進步,同時也能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把班上的學生按照成績的優劣進行搭配,這樣有利于優勢互補,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能很好地觀察自己或是同小組的成績情況。當教師布置任務或是講授完成之后,先在小組內進行檢查,如果學生有不懂的題目可以向小組內其他同學請教,相互學習能消除一些學生羞于向老師請教的心理。
3.利用直觀教學法引導學生自學
直觀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進行自由選擇,并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學,學生在課后也會模范教師的這種教學方法進行自學。例如:實物、模型以及多媒體等。通過直觀的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對感性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使學生對數學更加充滿興趣。例如,在講“等腰三角形”這一節內容時,就可以采用直觀教學的方法,即教師首先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張白紙,并在紙上畫出腰長為a的等腰三角形,然后將其剪下來,并要求同桌之間相互觀察和討論,總結出自己的結論。之后遇到這類題目,學生就會在課后自己嘗試解決。這種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自身的參與性,更能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總而言之,加強初中生的數學自學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使學生的數學水平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也使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改變,進而促進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提高。自學是一個復雜而又艱辛的過程,相關的研究依舊匱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全面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比較難的,這需要學校和教育部門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大關注力度。
參考文獻:
[1]王盤昌.初中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與探究[J].科技信息,2009(5):300.
[2]蔚露.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3(26):86.
[3]顧俊華.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3(47):195-196.
[4]劉旭.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自學能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2):3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