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佩
摘 要:高效課堂的構建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什么樣的課堂才能稱之為高效的課堂?再也不能實施以犧牲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幸福快樂為代價的粗放式的教育增長方式了,而實施多元教育就是最佳的選擇。多元教育是充滿生成智慧的教育。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多元教育;高效課堂;課堂效益;智慧課堂
什么是多元教育?
多元教育是指關愛、尊重學生的生命和價值,構建生動、活潑、民主的教育環境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培育具有人文素養與科學精神相融合、敢于創新、勇于實踐的一代新人。多元教育對學生來說是充滿陽光的教育,對社會來說是充滿希望的教育,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充滿使命感、責任感和成就感的教育,也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教育。
一、打造高效課堂
有效的課堂教學要以目標為要,以學生為本,以反思為魂。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體現。因此,制訂明確、合理、科學的課堂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條件。課堂教學的目的從根本上說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課堂教學應以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終身發展作為唯一的價值取向,應以學生的發展度作為評判是否有效及是否高效的唯一標準。
有效教學強調教學效果,注重學生通過在教師的引導下一定時間的學習所得的進步與發展。有效教學應該包括有效果和有效率兩個層面。我們知道,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又是在教學活動中得以體現的。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的可靠保障。
二、推進多元教育、深入打造高效課堂必須依靠有效的教育科研
要突出多元教育、打造高效課堂的主題,扎實進行針對性強的實驗課題、校本研究。切實開展校本教研,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如何錘煉語言,提高課堂效率,打造智慧課堂?
在我們英語教研組中許多老師所上的公開課都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示與幫助,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當然我們也發現公開課中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如:課堂教學環節的理想化與師生交流的無障礙化,并帶有一定的不真實性。我們說教師和學生是教與學的雙主體,就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課堂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而不應只是教師個人的行為。學生可以通過設計自己所喜歡的課堂活動,加以實施,從中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
我們嘗試著開展英語課堂教學探討周活動,通過直接執教其他老師的班級,對學習與習得語言的真實過程做一些簡單的探討與嘗試,并積極開展教學反思與教學診斷,讓老師在非常艱難的嘗試中有所收獲。我們全部采用換班上課,追求真實課堂的效果。
我們將所學到的東西與組內每一位老師共同分享,并根據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進行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以期望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認為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課堂教學活動要指向明確的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能夠用英語做事情是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體現。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廣泛采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易于學生參與體驗的任務型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Colors”時,教師設計了學生“創編顏色的詩歌”的活動,讓學生練習顏色的單詞和表述生活中聯系顏色的句型。
學生的作品:Blue is the sea.
Green is the grass.
White are the clouds.
As they slowly pass.
Black are the crows.
Brown are the trees.
Red are the sails,of a ship in the breeze.
這個教學活動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學生表述顏色和描述顏色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我們認為這樣的教學活動是有效的教學活動。
2.情境創設不要過于復雜,注重教學時間的分配
教學情境就其廣義來說,是指作用于學生主體,產生一定情感反應的客觀環境。從狹義來認識,則指在課堂教學環境中,作用于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教學情境是教學的突破口,學生在不自覺中達到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的有機的滲透與融合,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新課程提倡創設真實、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教學環境和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的教學情境是小學英語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3.教師講解明白易懂,概念清楚,在組織教學中有條不紊
教師在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使用英語,這樣可以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和學習英語的機會。然而,由于小學生所掌握的英語語言知識有限,小學英語課堂活動的英語指示語應當簡單明了,盡量使用學生能夠理解的詞句,必要時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幫助學生理解。
簡單明了的指令語能夠使教師講得時間相對減少,學生實踐語言的機會相對增加。但是,在教學中教師為了導入到下一個教學環節,創設一個語言情境或者描述一個活動要求,往往使用大量的英語語言進行敘述和介紹。這樣經常使得學生更難理解教師的意圖和要求,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甚至影響了任務活動的完成。
同時我們強調,盡量使用英語并不排除必要時教師可以使用漢語。因為如果學生不能準確地理解教師的語言,就會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無法正確地運用語言,教師就無法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也就無法達到語言訓練的目的。例如,在教授“Therebe”句型時,教師為了使學生理解“thereis/are”的含義做了大量的描述性的演示活動,但學生始終沒有清楚地理解該語言點的語義。這時如果教師用漢語把意思說出來,學生就會明白該句子結構的意思,這樣也能節省出更多的教學時間開展其他教學活動。
教學是一門藝術。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踐行多元教育,打造高效課堂,讓孩子快樂地學習英語是我們教育界永恒的話題。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創造多元教育環境,提升多元教育質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我們的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加]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李樹英,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杜萍,田慧生.論教學智慧的內涵、特征與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6).
[3]魯子問.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