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健
摘 要: 英語課程作為一門語言課,需要大量的實踐教學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老師不能把學生當成教學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把學生當成能動的自主學習者,一步步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學習。本文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結合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英語教學中開掘學生主體意識提出了一些實施措施。
關鍵詞: 中職英語 英語教學 學生主體意識
英語是學生的必學科目,即使是在中職學校,學生的英語能力也不容忽視。中職英語老師,一定要轉變傳授式的教學理念,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同時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注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全員參與,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一、我國現階段教育現狀分析
現階段,英語作為國際語言,已經成為國際之間的主要交流方式,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要求。無論是在社會生活中還是在學校英語教學中,都越來越重視英語學習的實用性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然而,在現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大多老師都秉承傳統的“傳教授業”的教學理念,認為只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被動地接受就完成教學任務。殊不知,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有限,完全是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根本無法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它的教育思想落后,無法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有意無意地否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老師占用大多數時間,留給學生的時間太少,學生自主練習的機會很少,自主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其次,教學目的存在偏差,忽視學生英語實際能力的培養。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地重復一些學生在考試中要運用到的東西,枯燥乏味,忽視培養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中使用英語語言的能力。最后,教育方法陳舊,很多老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是卻不愿意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固守傳統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讀寫能力,忽略理解能力;重視片段練習,忽略綜合能力。
二、針對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現狀,對如何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的建議
1.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被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訴求也越來越強烈。教師必須要適應這種角色的轉變,逐漸從教學的主導者角色中走出來,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這一轉變必須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前提,因此,老師和學生之間必須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語言親切、面容和善,這樣學生才更容易接受,師生之間的關系才更融洽,學生才能更樂意執行老師分配的任務,課堂教學效率也會提高。師生們處在一個張弛有度、和諧愉快的環境中,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運轉,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自然會提高。例如:在講授“Weather and Life”這節課程的時候,筆者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時候淋雨的故事,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慢慢引入課程學習中,學生因為小故事而打開思維,并且愿意與老師進行交流,課堂上學生和老師的互動非常和諧,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
2.激勵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習的承擔者。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利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他們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引導學生明確英語學習目標,正確認識自己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善于調動學習積極性,強化其學習主體意識,這樣才能讓學生自愿參與學習,自主獲取知識。
3.設置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程教學中,有些知識,僅憑老師的教學語言無法生動地傳授給學生,學生不能夠直觀地了解知識,對知識的理解不深入。此時,就需要老師們借助教學情境輔助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更直觀地了解知識、學到知識,更便于掌握知識。例如:在進行“Person of Great Determination”這節課的講解時,我們在進行了常規的課文講解之外,學生分組進行了角色扮演,讓他們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情緒更高漲,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大為增強。
綜上所述,英語是教育面向全世界的重要學科,在經濟、文化、政治全球化的今天,英語的作用就更為突出了。作為一個英語老師,其要教給學生的不僅是英語知識,更應該教給學生的是學習英語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堂外,老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愛上英語,自主安排自己的英語學習計劃。
參考文獻:
[1]許珂,石樂波.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探索[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12.
[2]王建斌,楊新.談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J].才智,2013,13.
[3]強云,滕驍,范東生.英語專業學生自主管理英語閱讀學習行為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