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萍
摘要:職業能力培養是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關鍵,是經貿類人才社會競爭力評價的重要標準。文章基于高職經貿類專業學生的職業崗位需求實證調查,從分析高職經貿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現狀和問題入手,進一步探討高職經貿類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策略。
關鍵詞:職業崗位;經貿類專業;職業能力;職業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2
商務溝通能力在國際文化交流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點也體現在實際工作環境和公司的實際運營中。善于與人溝通和交流在現代社會,特別是就業比較嚴峻的今天,尤其重要。因此,分析如何提高高職學生的商務溝通能力,從而尋找適合的培養方式和培養途徑,是我們現階段要解決的問題。提升學生的商務溝通能力是一個綜合性課題,需要學校、學生、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的共同努力。構建經貿類專業高職學生商務溝通能力培養模式,能提高經貿類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并能更好地滿足多元化市場的需求。
一、強化意識引導,提高人文素養
商務溝通能力在國際文化交流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點也體現在實際工作環境和公司的實際運營中。善于與人溝通和交流在現代社會,特別是就業比較嚴峻的今天,尤其重要。商務溝通能力的強弱往往與個人事業成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系。無論我們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離不開與人打交道,可見,良好的商務溝通能力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也是建立個人和他人聯系的紐帶。縱觀許多事業成功案例不難發現,事業上的佼佼者多是借助于良好的人際關系,得以在行業立足并取得長足發展。商務溝通能力較強的人,不僅可以將專業知識及專業能力盡情發揮,還可以與人建立良好的正面的人際關系,而一個不善與人溝通的人,雖然自身專業能力較強,但由于不善與人交流,往往容易忽視其閃光的一面。不難發現,商務溝通能力較強的人,人文素養往往較高,并對高職學生在工作崗位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會干,要能干,還要學會展示自我,人與人之間的好感是通過實際接觸和語言商務溝通才能建立起來。以人才需求量來說,高職院校的培養結構受到很大的挑戰。因此培養出既有專業能力又有貼合實際應用的商務溝通和社會能力的高職學生是高職院校的首要培養任務。
一方面,“以誠相待”往往是考量一個人品德修養的重要指標。高職學生要意識到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展現自己的風采和氣質,能在工作中得到他人的賞識,并能較快的與工作環境融為一體,對方可將其視為工作伙伴和信任的對象。這些都是培養學生良好人文素養的集中體現;其次注意交往態度和交往方式上的平等。尊重談話者,善于聆聽,有助建立融洽的合作關系,搭建溝通平臺。
另一方面,高職學生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處于集體環境中,與和自己意見有分歧的人交往在所難免,因此要保持開朗的態度,不能固執己見。當代大學生應該學會盡量寬容地、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立場思考問題,找出產生這些想法的主、客觀因素,分析自身與對方的差異,尋找得以人際溝通的結合點,建立良性對話渠道,達到相互體恤和諒解。
與人溝通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問和藝術,高職學生商務溝通能力的提高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實際經驗的總結不斷提高。因此作為高職院校要在不放松專業知識、基礎理論等培養的前提下,加大人文素養的培養,要為學生外部溝通提供條件和機會。比如,教師在授課中可加強對學生商務溝通能力的訓練,把商務溝通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整個教學環節,教師不能只傳授知識而忽略人文素質的培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機app等多種手段,優化溝通類課程的教學和評價體系,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做,在實踐中互相競爭和合作,最終達到提高商務溝通能力,提升教學效果,增進彼此的溝通,達到課程教學目的。另外,還可鼓勵學生進行自我鍛煉,商務溝通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通過點滴積累的。因此學校要為學生搭建增強商務溝通能力的平臺,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隨著學生在與企業的廣泛接觸中,他們會逐步熟悉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的生存現狀與發展,并在實際工作崗位知道如何與上級、同事相處,如何與客戶打交道,讓學生體驗步入社會與人相處的環境,更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商務溝通能力。商務溝通能力是高職學生應具備的就業能力,畢業生要在社會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必須要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這就需要在校大學生不僅要端正學習態度,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更要從提高綜合素質和必要能力,特別是與人商務溝通的能力方面下功夫,才能不斷增強就業競爭力,為日后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深化商務溝通類課程改革,形成體系化培養機制
培養學生良好的商務溝通能力是商務溝通類課程的最終目標。目前該類課程依然以理論教學為主,即使在此基礎上增加“案例教學法”、“觀看視頻”、“組織討論”等教學環節,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無法完全擺脫“填鴨式教學”的尷尬。最大的困難在于這樣的教學過程并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商務溝通能力。即使學生非常熟悉和了解相關商務溝通知識,但熟練運用這些知識卻是課堂講授無法完成的。其中差距最為凸顯的是商務談判能力。商務談判是商務活動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是商務溝通能力的集中體現,商務談判能力是每個商務人員的必備技能。商務談判是一項綜合性活動。在完成商務談判的過程中,不許運用到各種商務溝通課程中學習到的溝通技能,如:策劃書撰寫、三分鐘介紹演講、視覺輔助材料制作、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等。此外,商務談判還綜合了國際商務專業其他多門學科知識,只有掌握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才能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后期商務談判才能順利贏得勝利。
這與CDIO的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行(operate)過程有共通之處。借鑒CDIO的理念,以商務活動全過程為載體,以具體商務談判任務推動學生全程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通過深化溝通類課程改革,以學生為主體,在商務活動中鍛煉其綜合運用商務溝通和談判技巧的能力,從而掌握實戰經驗。培養實戰經驗豐富、善于引導的老師,將是溝通類課程改革未來發展的方向。
三、豐富校企合作中的溝通手段和方法
高職人才培養離不開發達的信息技術,并對其具有重要的影響。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強與企業合作,不僅能夠有效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縮短培訓的周期,還能提高作為未來企業員工的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結合經貿類高職學生人才培養,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作用,打破常規教學方式,采用開放式教學模式;研究課外活動,即多樣性的校內社團活動,將其與課內知識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利用互聯網和手機app資源,實現企業和學校對高職人才共育、共評機制,加強培養目標定位的針對性,積極與企業建立溝通反饋渠道,將企業文化和企業對員工的職業素養的要求與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無縫銜接。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即學校對人才培養的目標,校企共同參與教學、訓練和評估,實現學科成績和就業能力相掛鉤。利用網絡平臺和手機應用平臺打造學生就業平臺,在網絡資源中創造企業和學生直接對話的機會,企業的要求可以直接傳達給學生,學生的能力和素養也直接展現給用人單位,教師在網絡中進行平臺銜接,充當對話的橋梁,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使其盡量滿足企業用人需求,隨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更好地服務于企業,滿足企業崗位需求,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借鑒國際上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卓越工程師計劃”,將實現校企合作的三個融合:與就業崗位的融合、與企業指導教師的融合以及與實際工作情境的融合。因此,創建具有高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職學校實現校企合作最為重要的一環,也是“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前首要解決的問題。比如“企業大使”引入,一種新興的校企合作模式,正在被許多高職院校所采用。這種新興校企模式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并亟待解決。如:高職學校如何調動企業積極性,提高參與卓越計劃的熱情;如何將校企合作落到實處等。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助于確保卓越計劃的順利實施,因此必須要優先調整實施卓越計劃的組織結構。教育部最新規定,參與卓越計劃的高職學校需建立企業大使模式、優化校企合作的組織管理體系。因此,可以在學校成立類似“卓越計劃指導中心”的專門機構負責制定卓越計劃的校內實施標準、評聘考核標準等相關政策,并與學生的畢業綜合實踐聯系起來,合理制定評分比例,讓校企合作這種模式真正在學生身上受益。每個企業由一到二名“企業大使”負責跟進該企業的具體工作,并隨時了解每位學生的工作狀態。并聯合企業主要管理人員參與高職院校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專業建設和教學內容的制定與實施,共同監督培養過程,評價教學質量;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是決定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強大而豐富的企業文化,再卓越的企業經營策略也難以成功。作為企業方,要鼓勵、激發新進員工的工作熱情,調整新入職員工的心理狀態,對企業新注入的血液企業方應積極配合學院加以正面引導,形成全體員工協同工作的良性循環。作為企業大使可積極參與各種崗位培訓,如員工崗前培訓、企業文化建設培訓、團隊協作訓練等。同時可以利用校方專業發展優勢和教師資源,配合企業積極參與為畢業生量身定做的職業培訓,實現資源互補,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最終提高畢業生專業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水平,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還可以通過借助企業大使的優勢,建立企業指導教師的進修制度,幫助指導教師提高理論水平,有利于提高指導教師的自我創新能力,增強院校的持續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專業核心競爭力。企業大使的引進既可以增強企業與院校之間的溝通,使校方更加實時的了解和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的實際情況,又可以有針對性地調整本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使其滿足崗位需求,為企業提供具有“真才實學”的畢業生參與企業經營與管理,提高學校培養人才的針對性和高效性。作為畢業生,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企業的了解,同時也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并能及時修正自己,為企業選拔、留用畢業生創造了積極條件。
四、以社會實踐為平臺,構建大溝通理念
為高職學生社會實踐搭建廣闊平臺,豐富實踐內容并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在于學生能更真切地體驗社會事、了解社會人,并能逐步認識專業知識與工作崗位的差異性和同一性,在現實崗位的需求中發現自我價值的差距并能有針對性地加以修正。通過社會實踐,學生有助于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創新能力。社會實踐活動離不開人的參與,是需要多人參與、合作完成的集體性活動,不同部門不同專業的人員共同參與完成。因而,它需要聯系、溝通的范圍也很廣泛,學生要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要有與人建立聯系的欲望,激發并樹立其溝通意識,提升商務溝通能力。社會實踐正是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假期社會實踐實習活動中,學生可充分利用他們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能優勢,在假期深入社區、企事業單位參與實踐活動。在這些實踐實習活動中,學生既將專業知識有用武之地,同時又鍛煉了自己的人際關系商務溝通能力,增長各方面能力與才干。
隨著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要求的不斷提高,高職學生的實踐活動應該與勤工助學、志愿者服務、掛職實習鍛煉、社區共建、教學實習等各類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社會實踐教學活動日常化。同時,加強社會實踐教學的宣傳力度,提高高職教師對學生社會實踐教學活動的認識,構建良好的社會氛圍,動員全員重視、爭取全員支持、納入教學體系,使社會實踐教學規范化。首先在制定學生整體教學計劃時應該包括社會實踐教學活動的內容和要求,將社會實踐教學活動納入學生整體教學體系,從而形成長期穩定的運行制度。
總之,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經貿類高職學生的就業崗位需求不斷提升,要想增強自己的就業能力,首先要學會與人溝通,因此商務溝通能力是高職學生應具備的就業能力,特別是經貿類學生,因其職業的特點,要在社會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必須要提高自己的商務溝通能力。這就需要高職學生不僅要端正學習態度,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更要從提高綜合素質和必要能力,特別是與人溝通的能力方面下功夫,才能不斷增強就業競爭力,為日后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小萍.跨文化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潘月杰.提高國際商務專業學生英語溝通與交流能力的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9,(2):74-75.
[3]鄭荷芬.論高職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跨文化商務溝通能力培養[J].職業教育研究,2009,(4):141-142.
[4]李微.論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商務溝通能力的培養[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0):144-145.
本論文出自課題《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商務溝通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的探索與實踐——以經貿類專業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