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季平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8-000-01
摘 要 面對近年我國經濟形勢發展面臨的“三期疊加”矛盾,給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為廣泛和專業的課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這充分表達了,在新形勢下,黨中央對廣大人民群眾的關心和愛護。那么,能夠運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開展工作,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
關鍵詞 人文關懷 心理疏導 思想政治
一、講形勢,打比喻,使員工對企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在班前會上除了講安全外,給員工講目前的經濟形勢,尤其煤炭企業面臨的挑戰,講解什么是“三期疊加”。
(1)經濟發展速度進入換檔期,是由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年均近10%的持續增長,把中國經濟帶到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國民經濟總量等基數增大,支撐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源、自然資源以及制度安排和經濟政策等要素正在發生變化,從勞動力、資本、技術進步等生產要素結構分析,從一、二、三次產業結構分析,都可看到,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是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現象,是一個發生在實體經濟層面上的自然過程。
(2)我們身體有了不適,醫生建議做治療,我們會不會考慮需要多少錢,會不會懷疑診斷的正確性,會不會想我怎么得了這病呢,醫生說要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按時吃飯休息,大吃大喝、吸煙喝酒都要改等等,本來喜歡睡懶覺,不吃早飯,要改成早起吃飯,本來喜歡吃得很撐,要改成吃八成飽,本來喜歡玩電腦,現在要改成活動頸椎,減少玩電腦的時間,等等等等。有病不舒服已經很難受了,再加上這些問題,糾結呀,打針痛、吃藥苦,有的藥刺激胃,有的藥對腎有負作用,這就是目前結構調整面臨的陳痛期,也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動選擇。
(3)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是化解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必經階段。主要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經濟遭受巨大沖擊,所以實施了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事實證明刺激政策產生了好的效果,但從2011年二季度開始,經濟增速逐級回落,進入了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這就好比傳染病毒在蔓延時,我們采取了急救防御手段,剛用上這個藥人很適應,所以很興奮,現在逐漸恢復平靜,藥性正在被人體慢慢吸收一樣。現在我們要做好本職工作,理解政策的長遠性,治病是要有個過程和時間的,我們員工要充滿信心,明天會更好。
二、從健康角度切入,掃除焦慮,尋找定位,共度難關
根據現在周圍疾病死亡者越來越年輕化的事例,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心情與疾病的關系,引導員工適時調整心理狀態,減少慢性病的發生。如給員工講解,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病)及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冠心病)的發生與患者個性特征有密切關系。發怒、恐懼、緊張情緒會使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增高,使其釋放去甲基腎上腺素進入血液,對血管硬化起很大作用。兒茶酚胺及皮質類固醇結合在一起時,可動員脂肪的儲存,從而增加了血脂;如果這些游離的脂肪酸不能被肌肉活動消耗掉,它就可以提高肝臟中極低密度的脂蛋白的合成,轉化為甘油三脂,從而導致血管平滑肌的增值,發展成動脈硬化。而早期高血壓是一種肌能性的癥狀(即心理生理疾病),沒有病理形態學上的變化。但是時間長之后,可以造成解剖學和組織學上的改變,此時可顯示出有器質性的病變。可見,不是所有的疾病起初都要從軀體入手治療,一般來說,早期高血壓無需降壓藥物治療,主要應學會精神放松,從心理上調解,提高心理素質。
利用班組會開展如何提高心理素質的討論。提高心理素質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自己在家庭、工作和社會中的定位,減少心理壓力,這對健康尤為重要。過去我們接受的是英雄主義教育,從小的理想都是要當科學家、文學家,等等家,一說話就是為祖國做貢獻。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有沒有問過自己“我是誰”,我們是平平凡凡的人,有子女、父母、丈夫(妻子)、員工、家庭成員等很多身份。認識自己,從現實情況出發做力所能及的事,做到不驕不躁,不卑不亢,兢兢業業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能順生隨緣,不雕琢,不賣弄,不拘謹,不刻意追求或模仿什么,可以雅,也可以俗,可以穿名牌,也可以布衣草履,在輕松和不經意的平和心態中度過一生。從根本上學會用樂觀、輕松、勇敢、果斷、靈活、隨便這六把鑰匙調整自己,達到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
面對企業效益下滑,工資每月只有一千多元的情況,各基層單位工會、共青團與街道、社保處取得聯系,在職工家屬中開展“賢內助”活動,召開“理財能手”、“持家能手”經驗交流會。利用社保處退休職工活動時間,宣傳職工工資低,年輕人開銷大,我們退休工人工資穩定,家里孩子來吃飯我們不要不高興,生活上的忙,身體可以的,能幫幫就幫幫等等。這樣做不僅減輕了員工對生活的心理壓力,而且和諧了家庭關系,增加了員工與員工、員工與領導、員工與企業的凝聚力。
總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運用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同時,才能做到習主席說的:“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