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屏
摘 要: 詞匯量往往是制約學習者提高英語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詞匯量往往和詞匯學習策略有關。詞匯學習策略訓練對增加學習者的詞匯量和提高英語水平很有幫助。本文主要探討了大學英語詞匯學習策略訓練的意義和特點、如何在大學英語課堂上進行詞匯學習策略訓練,以及在訓練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詞匯教學 學習策略 策略訓練
語言學習策略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印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學習策略教學。Cohen早就提出以策略訓練為基礎的外語教學,倡導將策略訓練融入日常的語言教學中。Oxford和Scarcella的研究表明,明確地將語言學習策略教授給學生十分關鍵。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詞匯往往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制約學生英語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詞匯量往往和詞匯學習策略有關。詞匯學習策略是英語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備受二語習得研究者和英語教師的關注。詞匯學習策略訓練可以提高學習者的詞匯學習效率,使學習者在詞匯學習中變得更獨立,從而提高學習者的英語學習能力。
本文擬探討詞匯學習策略訓練的意義和特點、如何在大學英語課堂上進行詞匯學習策略訓練,以及在訓練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希望廣大英語教師將詞匯學習策略訓練與日常的英語教學結合起來。
一、詞匯學習策略的定義和分類
不同的語言學家對語言學習策略進行不同的定義,對詞匯學習策略的定義大多是涵蓋在學習策略之中的。Rubin對詞匯學習策略的定義為“獲得、儲存、記憶及應用信息的過程”。Schmitt認為“任何可以影響這種學習過程的”都可以稱為詞匯學習策略。在研究了各種學習策略的分類后,我們認為.OMalley和Chamot對學習策略的分類方法,即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比較適用于對學生進行詞匯學習策略訓練。這種分類層次清楚,揭示了這些學習策略內部的層級關系:元知策略控制著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的使用。這種分類方法的第一層次是元認知策略,和詞匯學習策略有關的元認知策略主要有:預先計劃、選擇性注意、自我監督、自我評估。第二層次是認知策略,和詞匯學習策略有關的認知策略主要包括:重復記憶、構詞法、發音規則、自制詞表策略、聯想策略、猜測詞義、查詞典、單詞練習、閱讀策略、詞匯運用、翻譯和分類策略。第三層次策略為社會/情感策略,與詞匯學習相關的策略主要是互相合作策略和自我激勵策略。這種分類方法被廣為應用,比較適用于對學生進行詞匯學習策略訓練。
二、詞匯學習策略訓練的意義
英語詞匯學習策略是英語學習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Nation指出學習者可以從詞匯策略訓練中受益,詞匯學習策略對詞匯習得與運用有促進作用。Ellis指出,在詞匯學習方面,策略訓練特別有效。研究表明:詞匯策略訓練對學習者策略的使用有明顯的幫助,對英語成績的提高有顯著影響,對低水平學生的幫助大于對高水平學習者的幫助(王立非,文秋芳,2004)。范琳、劉振前、李旭奎的試驗結果表明,詞匯學習策略訓練有助于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詞匯水平、詞匯記憶技能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詞匯學習興趣,改善詞匯學習觀念,促進詞匯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意識的提高。
由此可見,對大學生進行詞匯學習策略訓練是很有好處的,詞匯是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的基礎,只有增加學生詞匯量,才有可能提高其他英語技能。
三、詞匯學習策略訓練的步驟
Chamot和OMalley的語言學習策略訓練模式包括引入、傳授、操作、評價和拓展運用五個步驟,其中每一步驟均有助于學生增強策略意識。根據Chamot和OMalley的訓練模式,結合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我們認為教師可以按照如下幾個步驟對學生進行詞匯學習策略訓練。
1.診斷策略缺失類型,選擇合適的策略進行策略訓練。
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的詞匯學習策略進行診斷,準備詞匯策略訓練材料。診斷詞匯學習策略就是要詳細調查學生當前對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這是對學生進行詞匯學習策略訓練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在進行詞匯策略訓練之前,必須了解學生對詞匯策略的使用情況,包括學生知道哪些詞匯學習策略、會使用哪些詞匯學習策略、喜歡使用哪些詞匯學習策略,以及他們想要學習哪些詞匯學習策略等。這樣一來,教師就會做到有的放矢,選擇合適的詞匯學習策略進行訓練。診斷詞匯學習策略的方法包括調查問卷、有聲思維、訪談、測試和寫學習日記等,這些方法都可以幫助教師診斷詞匯學習策略的缺失類型,確定學習者的策略需求。
在確定學習者的策略需求后,教師對此要進行評估,確定選擇哪些策略對學生進行訓練。Ellis認為,學習者對學習策略的選擇受到語言學習觀念、自身的因素及學習背景和環境的制約。因此,教師對詞匯學習策略的選擇一定要考慮很多因素,比如學生的特點及學生當前的英語水平、文化背景、學習風格、學習動機類型等,要注意選擇可教性強的策略,保證策略訓練的有效性。學習策略的選擇要結合實際,適合學習內容的特點,具有可教性。另外,詞匯策略訓練應該選擇那些遷移性強,經過訓練后學生在新的學習情境下能夠調動并且加以使用的策略。
2.實施策略訓練。
這個階段主要是實施詞匯學習策略訓練,建議采用顯性訓練方式進行詞匯學習策略訓練,即明確講解策略的名稱、特點和用途。以往研究表明,策略的顯性訓練方式比隱性訓練更有效。教師應該對每個策略進行詳細講解,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來示范如何使用這些策略,向學生說明新策略使用的條件性知識,如為什么要使用該策略及在何時何處使用該策略等。除了解釋和示范外,教師還要努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加入策略訓練活動中。此外,引導小組或全班學生對教師展示的策略進行討論,以加深學生對該策略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
3.把策略運用到真實的語言學習任務中。
教師要在課堂上提供大量的真正的語言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時使用剛剛教授過的詞匯學習策略。詞匯學習策略多種多樣,非常復雜,不同的學習任務適合使用不同的策略。教師要注意學習任務中的語言材料不宜太難,因為在策略訓練初期學生沒有完全掌握這些策略的使用特點和使用方法,材料太難學生會產生為難情緒,不利于以后學習策略訓練的開展。完成這些語言學習任務,可以一個學生獨自進行,也可以進行對子活動或者小組合作完成。教師要根據情況,對學生提供必要的引導和幫助。
4.評估策略訓練的效果。
在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對策略使用情況進行總結和反思,發現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詞匯學習策略的能力,鼓勵學生對自己所運用的詞匯策略進行評估。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互相評價彼此的策略使用情況,最后教師對學生的策略使用情況進行總體的評價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發現策略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做出調整,增強教學效果。
5.拓展運用階段。
詞匯學習策略訓練的最終目的是學生在今后的英語學習中對這些策略的使用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在課堂上進行詞匯策略訓練后,教師要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把這些詞匯學習策略拓展到日常英語學習中,這樣才能鞏固和遷移這些策略,拓展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多種多樣,每種策略僅適用于其類詞匯或者某些學習任務。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綜合性的練習,讓學生根據學習任務的類別和性質,選擇使用最恰當最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學會將策略遷移到新的學習任務中,實現對策略的綜合運用,對策略的使用達到自動化的程度。
在進行詞匯策略訓練時,教師尤其要關注元認知策略,例如預先計劃、自我監督和自我評估等。這些策略是影響策略訓練的保持度和可遷移性的重要因素,是策略訓練成敗的關鍵,在詞匯學習過程中起著計劃、監控、評價和反饋的作用。當學生運用策略完成學習任務時,應鼓勵他們對策略的運用過程進行控制,學會自我監督和自我評估,不斷反思策略的使用效果,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
詞匯學習策略訓練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學生不斷練習、反復體驗才能逐步內化這些知識。只有內化了的學習策略才能真正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技能,才能被靈活地運用到新的情境中。教師在進行詞匯訓練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化詞匯學習策略訓練的效果。教師也應該將詞匯策略訓練與日常的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范琳,劉振前,李旭奎.非英語專業學生詞匯記憶策略訓練研究[J].外語教學,2008(1):33-39.
[2]文秋芳,王立非.中國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20年[J].外國語言文學,2004(1):39-45.
[3]Cohen,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a Second Language[M].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8,241-248.
[4]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Nation,I.S.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6]OMalley,J & 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42-122.
[7]Oxford,R.L.& Scarcellat.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Learning Among Adults:State of the Artin Vocabulary Instruction.[M].Elsevier Science Ltd,1994(22):231-243.
[8]Rubin,J.Learner strategies:Theoretical assumptions,research history and typology[A].In Wenden & Rubin(Eds.),1987.
[9]SchmittN.&M.McCarthy.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 and Pedagogy[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