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敏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當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學習和寫作中有更好的提高。
關鍵詞:課程標準;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強調了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學生要有獨立的閱讀能力,而且要學會多種閱讀方法,積累豐富的知識,培養語感。其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的主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一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二是培養學生自己使用工具書的能力等。工具書的使用是基礎,而課外閱讀能力則可以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面,讓小學生能夠讀書看報等,并且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呢?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知識感興趣,才能夠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和中學生比起來,小學生的自主意識差,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弱,經研究表明,一個人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他能夠發揮百分之八十的才能,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百分之二十。由此可知,興趣在人的工作和生活中相當重要。一個學生如果對所學知識不感興趣,而是依靠教師和家長強迫,那么,這樣的方法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加抵觸,這不僅不會讓學生學會知識,反而會讓學生對學習更厭倦。所以,強烈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學生發自內心對閱讀感興趣,才能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如何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呢?例如,我在上課中,對一些很有趣的小故事,可以設懸念,讓學生課后自己查閱相關資料解決這個懸念。對喜歡讀書的小學生給予鼓勵,讓班里的學生向他們學習。還可以在班里舉行愛讀書的好少年活動,評選出愛讀書的好少年。這樣,班里的學生就形成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
二、加強指導,讓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靈魂都應該是一個"讀”字。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引導學生多讀書,指導學生讀好書,是任何時髦的教學方法都無法取代的。(1)要明確讀的意義。多讀書有以下好處:多讀可以識記生字;多讀可以釋詞析句;多讀可以深化理解;多讀可以背誦佳詞妙句還可以感悟寫作技法等。(2)訓練讀的技巧。教師要重視自己范讀的作用,指導學生讀到位:準確發音、感受音韻,把握語調、感受節奏,理解蘊含、感受情理;善于發現并及時糾正學生一些不良的讀書習慣。讓學生熟悉了解并學會運用速讀、瀏覽、精讀、略讀、賞讀等多種讀法。這樣,學生便能逐步學會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選擇不同的讀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總之,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重要保障。
三、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班里成立閱讀小組
在閱讀中,學生的興趣愛好是多種多樣的。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興趣,并加以適當的指導。我們都知道在一中里有一個英語角,它是為了讓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而定期進行的交流活動。在班級成立讀書興趣小組和一中的英語角有類似之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由組合。在自己的小組內,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學習,分享自己所學的知識,同時,對于新的知識,一起探索和努力。這樣,不僅能夠讓全班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可以增強班級的凝聚力,讓學生之間更加團結、友好和向上。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課
語文綜合課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課堂,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在學生搜集資料時,不得不對有關主題的語文知識進行大量閱讀,了解得越深入,閱讀興趣也就越濃厚,正如普希金所言“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當然,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早自習除了背誦要求篇目外,我還在前黑板每天記一則《禮記》或《論語》中的名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良書即益友,今明永如斯。”培養閱讀興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漫長持久的過程,希望我能用小學這幾年的時間,幫他們養成較好的閱讀習慣,那我也就完成了一個語文老師最大的心愿。
總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小學階段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前提,可以為學生今后在更高的學習平臺上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這樣,學生的閱讀范圍不斷擴大,閱讀的速度也不斷提高,閱讀能力也得到了加強,知識也就更加的豐富,同時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也逐漸形成。大量的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感能力的重要途徑,它使學生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是學生學習進步的階梯。
參考文獻:
[1]王鳳霞.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13(1).
[2]張靜.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下,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