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麗
摘 要: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生對數字的感性認知,是學生通過數學活動積累而來的。數學活動需要根據數學的教學目標而設計,只有數字的“數學教學”不屬于數學活動,數學活動是指通過操作數學教具進行活動探究。數學活動經驗,即是指由數學活動中得來的知識與技能。因此,只有使學生參加小學數學活動,才能使學生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關鍵詞:小學數學;活動經驗;興趣
所謂經驗,是指在活動過程中獲得的知識與感受,因此,活動是活動經驗的載體。培養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需要教師多組織數學活動,使學生切身體會實踐中經驗的積累過程,使學生學會由數學的角度出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提問。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數學活動經驗是十分必要的。
一、組織生活化數學活動,積累活動經驗
在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在數學中,生活是數學存在的意義,不會數學在生活上會有很多困難,對于生活不予以關注的人也同樣學習不好數學,此為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必要聯系。由于小學數學活動較少,導致學生活動經驗非常少,教師應多帶領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將數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將生活與數學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對于數學活動產生興趣。
例如,教師可在黑板上掛圖,圖片為《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教師可讓學生數數畫面上有幾個小矮人,幾個白雪公主,學生回答:7個小矮人和1個白雪公主。此時,教師可提問畫面上一共有幾個人,學生回答8個,由此得出結論7+1=8,使學生對此加法印象更深刻。
二、創設情境類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真爛漫,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性、生活化的數學活動情境,使學生樂于探索,樂于將自己帶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應對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講正方形的時候,可準備圓形、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圖片各一張,在正方形圖片后面粘貼一只小動物,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一位小客人,它藏在有四個角、四條邊的圖形后面,你們能告訴老師,它藏在第幾張圖形后面嗎?”學生在數過角后很容易便會鎖定有四個角的正方形。此時,教師可說:“我忘記了,這個正方形有個小鎖頭,需要同學們重復老師剛才對正方形的描述,才打得開小鎖頭,才能放我們的小客人出來,哪位同學有信心放出我們的小客人呢?”如此一來便可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使學生積累活動經驗。
三、組織合作探究類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活動常常被教師認為不重要而忽略,事實上,數學活動是非常重要的,數學活動是使學生實踐、獲取經驗的最佳方式。學習的目的并非是讓學生紙上談兵,教師應引導學生創造問題,并與學生合作探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問題的答案。在數學活動中,通過合作探究方式可以提高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動腦思考的能力、表達能力,并可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取經驗。
例如,教師可以進行數學活動“分分看”。教師為學生提供水果及蔬菜的圖片,將學生分小組對其進行有創造性的分類。學生在與小組成員群策群力,溝通交流后,將會帶給教師許多驚喜,有的學生將圖片按蔬菜與水果進行分類;有的學生將圖片按照色彩進行分類;還有的學生按照剝皮吃或不剝皮吃進行分類,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由此可見,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對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至關重要。
四、開展實踐類數學活動,增加數學教學的趣味性
實踐活動是最受歡迎的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可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在操作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并在其中獲取數學知識與經驗。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中的分析、整理、運用等步驟,可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教師應精心設計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實踐活動中的趣味性。
例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大小不限、數量不限的小動物卡片,卡片中可以是小螞蟻、小老鼠、小貓、小羊、小象,讓學生先按照由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列,再按照由多到少的順序排列,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大、小、多、少的規律,進而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
在小學數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使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學會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從中獲取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因此,小學教師要注重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效積累。
參考文獻:
[1]田玉萍.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教學策略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8).
[2]王哲燕.虛功實做,由表及里:學生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有效積累[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12(6).
[3]顧曉東,周黎明.數學活動經驗的提升與遷移:以倍數和因數教學為例[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