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祿年
摘 要:在教學中做好學困生轉化工作,是教師目前教育教學工作中所面臨的困惑,也是教師在班級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更是教師在今后教學中需要不斷完善的工作。
關鍵詞:班級工作;學困生;轉化
“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主要是對學生的工作,而學生工作又是班級工作的主要內容,在班級工作中如何轉化學困生又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之一。那么,作為一線工作教師,本人就如何在班級工作中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淺議幾點,與大家分享共勉。
一、深入了解、耐心交流、真誠理解——樹立學困生的自信
所謂學困生,主要原因是從小養成懶惰、散漫的習性,對學習缺乏主動性,成績落后,很少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困生一般指的是除殘疾的學生外,由于智力差異、行為問題、心理障礙、疾病侵擾、教學不適以及不良社會環境等各種原因導致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學習成績明顯落后于課程教學的要求和個體心理發展水平,嚴重落后于同年齡特征水平的學生。
在實施素質教育,落實新課改的今天,在教學中做好學困生轉化工作,是我們目前教育教學工作中所面臨的困惑,現在農村學校學習困難的學生依然很多。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除了社會、家庭和學生自身的不利因素外,還由于我們鄉村學校和教師對學習困難生的心理疏導工作重視不夠或教育方法、方式不當。教師要運用適當的方法來進行教育,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還要適時地、不斷地鼓勵他們把這些閃光點發揚光大,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哪怕是一點點進步,都要及時地給予鼓勵。
二、用愛的甘露滋潤,愛心傾注——走進學困生的內心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老師熱愛學生才能教好他們。學困生對教師給予的愛就像茁壯成長的小樹渴望雨露和陽光。例如:一些學困生是留守兒童,一些是由于家庭生活上的煩惱,生活上的困難影響了學習。這樣學困生往往因學習成績不理想,有自卑心理而愧于見老師,更不敢主動向老師提出問題。長此以往,問題越來越多,學習就越來越感到困難,我們教師必須與學困生有所溝通,所以教師應把誠摯的愛給予學困生,關心他們,理解、寬容他們;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力戒嫌棄或諷刺挖苦,而應主動接近他們,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充分信任、循循善誘,鼓勵鞭策——增強學困生的自尊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教育需要我們教師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學困生的轉化更是如此,學困生不過是缺乏肥料的禾苗,沾著污垢的璞玉。他們身上同樣有著很多的閃光點,他們同優等生一樣渴望進步,也能成才。教師要根據學困生的心理特點,在做轉化工作時,不能持有偏見,應對他們充分信任、循循善誘。給他們多一點指導,少一點指責;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訓斥;多一點關愛,少一點歧視;多一點信任,少一點懷疑。
四、密切配合、落實措施、齊心協力——挖掘學困生的潛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睂崿F學困生的轉化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學校教育之外,更需要來自家庭、社會的教育。
首先是發揮師生的幫教力量。教師除了自己直接引導教育之外,還要發揮集體的力量,做好學困生周圍同學的工作,號召大家幫助他們,關心他們。讓優等生與他們結對子,讓學困生體會到一種集體的溫暖。教師要及時地、經常地了解情況,安排好內容,及時總結并做好表彰工作。
其次,要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潛力。家庭的配合是轉化學困生的外部條件。家長在每個學生的成長中都會起巨大的作用。班主任可通過家長座談會、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相互交流,溝通信息。要用身邊的最典型的事例去感染他們,需要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密切配合,使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
通常情況下學困生的家長怕進校門,怕見教師。因此我們教師必須主動與家長聯系,互相督促。教師要及時向家長通報其子女取得的每一點成績,使學困生的轉化得到家長的進一步支持、配合以及認可,從而達到轉化的目的。
再次,必須重視社會環境的影響。教師應努力爭取社會的支持,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密切配合的教育體系,讓學生生活在健康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健康成長、發展。
總之,學困生的管理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工作,但只要有誠心、有愛心,注意管理方式,共同努力,堅定信心,科學教育。在實際教學中認真細致地引導培養,以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思維能力,運用教師人格魅力,弘揚學生個性。把轉化學困生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和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我們的付出定會得到回報的。學困生不是永恒的,這些遲開的花朵將會變得更加絢麗,更加燦爛。用愛心轉化學困生,為我們鐘愛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簡長茂.淺談如何轉化后進生[J].青春歲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