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同意,應體現以人文本的理念。在實際的教學中只有真正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才能激發學習的欲望和興趣,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
【關鍵詞】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前置預習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雖然我們在新課改理念的引導下逐漸地從“講授式、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走向“啟發式、引導式、合作式”教學方法,學生從逐漸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仍然會出現教師“放不開講多了”,學生“動不開放了羊”的現象。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只有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才能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1 前置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所謂的前置預習就是根據教學內容教師設計一個或者幾個最根本的問題,讓學生獨立學習,設計的問題可以是導學提綱的形式印發給學生,也可以讓學生建立預習筆記,在課前或者課上預習,平時我們把它叫做課前小研究。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就采取“先學后教”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前置預習,學生根據預習內容自主學習課本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圓柱的表面積》一課,我設計了這樣的前置預習內容:
《圓柱的表面積》課前小研究 班級: 姓名:
(1)舉例說明什么是圓柱的表面積?
(2)怎樣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利用學具動手剪一剪或者折一折,觀察一下圓柱的側面與圓柱有什么關系
(3)想一想圓柱的表面積怎樣計算?
當然,前置預習的設計要簡單低入、難易適度、易學易操作,不能讓學生望而生畏,同時也能滿足學生探究的欲望,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討論價值。有了前置預習作基礎,課堂上的合作交流就不會流于形式。
2 合作交流,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傾聽、質疑辯論、交流合作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可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合作學習往往流于了形式,比如合作要求不明確、合作時間不充分、合作時機不恰當等。為了避免這些問題,我為學生精心設計了以問題為核心的前置預習,避免交流無目標,同時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將合作交流分為兩個階段組織進行,避免了合作不充分、時機不恰當等問題。第一階段是小組交流,即初步交流。意在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小范圍討論自己預習情況,補充完善預習內容。第二階段交流是集體交流,即深層次交流。意在以小組為單位集體交流預習情況,由小主持人組織小組對課前預習的問題進行交流。在小組交流后,全班學生可以質疑討論。
比如在《圓柱的表面積》一課的教學當中,課上先組織學生小組交流自主探究的成果,我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小組長能有秩序的帶領本組同學交流自主探究的知識,學生能發表自己的想法。然后集體交流,在交流第一個問題“舉例說明什么是圓柱的表面積”時,學生都能找到身邊的物體來說明,而且有個別學生還找到了筆筒、透明膠布這樣特殊的圓柱,發現它們的表面積不是兩個底面積加一個側面積,對表面積含義的理解更深入。集體交流第二個問題“怎樣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時,交流的同學能清楚的表達圓柱的側面的展開圖與圓柱的關系,說清楚是怎樣推導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的,充分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自主練習,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在課堂練習中我們要注意兩點,一是課堂練習的設計要合理,有層次性,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二是在練習當中學生自主完成,自主交流,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應用知識的能力。
在《圓柱的表面積》一課中,我設計的練習如下:
3.1 判斷:(對的畫“√”,錯的畫“×”)
(1)圓柱的側面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直徑,寬等于圓柱的高。 ( )
(2)給大廳的圓柱刷油漆,刷油漆部分的面積是圓柱的側面積。 ( )
(3)圓柱形通風管的表面積等于它的側面積。( )
(4)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是正方形,它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 ( )
3.2 只列式不計算
(1)一個圓柱,底面周長是0.4米,高是1.5米,求它的側面積。
(2)一個圓柱,底面直徑是0.4米,高是1.5米,求它的側面積。
(3)一個圓柱,底面半徑是0.4米,高是1.5米,求它的側面積。
3.3 解決問題
(1)如下圖,制作這樣一個飲料罐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保留整數。)底面直徑5厘米,高14厘米。
(2)一個魚缸的側面是用鋼化玻璃制成的。制作這樣一個魚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鋼化玻璃?底面直徑2米,高3米。
練習由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練習的設計多樣化、層次化、生活化,讓學生即鞏固了知識,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應用知識的能力。
總之,“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王嫻玉.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初步嘗試 [J]. 現代教學,2011(09).
[2]黃俊霞. 淺談自主學習策略與教育引導[J]. 現代教育科學,2006(12).
[3]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唐慎鳳(1977-),女,現為山東省沂源縣三岔中心學校小學教師。
作者單位
山東省沂源縣三岔中心學校 山東省沂源縣 25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