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小華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實行,新課標對高中數學的要求越來越高,應試教育已經過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教師的責任重大。教師必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和數學能力,教師必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教師必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才能讓學生不斷進步、不斷完善。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有賴于學生課堂角色的改變,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有賴于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有賴于教師教學媒介的改變,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有賴于教師教學模式的改變。只有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摒棄了傳統教學中不利于提高課堂效率的因素,才能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課堂效率,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下面從四個方面做簡要說明。
一、學生課堂角色的轉變——學生成為課堂主體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被動地聽講,教師很辛苦,學生很枯燥,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要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要從課堂的主體地位轉變為課堂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不局限于聽講的模式,例如,競賽的形式,以相互競賽的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在競賽中學生的大腦更活躍,課堂氛圍更活潑,你追我趕,不甘落后,這樣的方式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比如,“數列”這部分內容是高考必考內容,考查學生對數列的運算能力,學生要熟悉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概念和性質。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舉行數列競賽,出幾道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題目,看哪個學生做的速度快、準確率高,請這位做題快而準的學生給全班同學講解經驗和方法,并給予這位學生獎勵,例如,數學速算、數學光盤等。
二、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以理解為主
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主要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對記憶的內容不理解,自然不會將數學知識應用到解題過程中,課堂效率低下。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實現教學方式的改變,由原來的死記硬背轉變為以理解為主,數學學習的核心在于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記憶并靈活運用,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某個定理的證明過程,讓學生理解這個定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再運用到解題過程中,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進而提高數學水平。
比如,有關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平行的性質: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平行,則過這條直線的任一平面與此平面的交線與該直線平行(簡稱線面平行,則線線平行)。這條性質聽起來還是比較繞口的,教師要把證明過程給學生講清楚,讓學生理解,理解之后再應用到題目中。
三、教師教學媒介的改變——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方式
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主要教學媒介就是黑板和粉筆,教師在黑板上寫板書很辛苦,但是板書的內容并不能清楚地展現教學內容,學生對枯燥乏味的板書也不感興趣,課堂效率低下。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教學媒介要發生改變,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方式已經運用到各行各業中,課堂也不能例外。例如,運用可以全面展示教學內容的PPT、栩栩如生的圖片、美妙動聽的音樂、活靈活現的視頻,這些東西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也可以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數學水平。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PPT把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的教學內容展現在幻燈片上,其中配上立體圖形、坐標系等內容,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
四、教師教學模式的改變——小組學習模式
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主要教學模式就是講課過程中提問某個學生,讓某個學生回答問題,學生的思考范圍不全面,課堂效率低下。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模式要發生改變,從學生獨自學習變為小組學習,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針對某節內容或某道題進行討論,再派出代表總結本小組的觀點;教師還可以交給每個小組團體任務,小組中的每個人都完成任務了才算過關。在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會發揮團隊精神,為小組出一份力,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效率,進而提高數學水平。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楊輝三角”中的一些秘密,小組中的每個同學必然會各抒己見,聯系教材中所學的知識,遇到小組內提出的難題,他們會求助網絡資源,把問題解決掉。
以上內容通過四方面闡述了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課堂教學效率,分別是:學生課堂角色的轉變——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以理解為主;教師教學媒介的改變——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方式;教師教學模式的改變——小組學習模式。
參考文獻:
王聲龍.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