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亞
摘 要 “無生上課” 其實是有學生的!學生一直都在你的心中!它體現一種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只有“心中有學生”,才能“處處是課堂”。
關鍵詞 “無生上課” “心中有學生” 教學設計 課件制作 評價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1-0080-02
近年來,“無生上課”在教育界很是走紅,實習老師練習教學要用,各級各類比賽、選拔也要用。但它又是一個新事物,除了極少部分人了解之外,很多老師都不甚明了,有的老師還故作驚訝地說:沒有“聲音”,怎么上課?其實,無生上課是一種模擬課堂的情境下展開的教學活動,許多問題要自問自答,重難點的揭示是穿插在課堂中,評課者主要考察上課者的教育、教學功底。但是沒有學生,怎么提問?怎么評價?這無疑增大了教學難度,又讓人覺得太假。我心想:是誰想出了這么個招?為了不忍受40分鐘的聽課活動,盡拿老師出洋相!以至于一次市里要求得過“教壇新星”稱號的老師參加一次 “無生上課”比賽,我都堅決拒絕了。后來,我校舉行“無生上課”比賽活動,學校讓我當評委,雖然我們老師做得像模像樣,但是看起來還是很別扭!直到這次五月末參加“ ‘國培計劃中西部研課磨課活動”,我才對“無生上課”有了全新的認識。
本來這次活動要求是先賽課,后上傳錄課內容,誰知后來又通知要進行“無生上課”。我當時還想,早知道不參加了!沒辦法,當逃兵可不是我的風格!我靜下心來,認真準備,可心里總是七上八下的。教學時,我自己都沒想到,我好像進入了真正的課堂,眼前仿佛有可愛的孩子,我能想象到他們學習的狀態,我進入了和文本、學生對話的過程,我完全融入了真正的語文教學中。我的教學贏得了評委和錄像老師的一致好評。回想一下:我的“無生上課”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心中有學生。
一、“心中有學生”體現在教學設計上
我備課的依據是《新課程標準》、教材編者意圖、課本以及學生心理和認知水平,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看看這節課學生能習得什么閱讀本領?語文素養有沒有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沒有增濃?我這次參賽的是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31課《普羅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臘神話故事,因此我把“怎樣閱讀神話故事”定為要提高的閱讀本領之一,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明白閱讀神話故事要熟悉“人物”,了解“內容”,品味“情節”。然后根據小學中段語文教學目標:抓住重點段落品詞析句,感悟人物品格。我選擇了人類“無火”和“有火”,以及普羅米修斯“受罰”的畫面,先引導學生讀正確,然后根據生活體驗和認知水平想象、聯想,感悟,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創設情境:假如宙斯來到你的面前,你會對他說什么?通過音樂渲染,教師激情的語言創設,給課文插圖補白:此時此刻,普羅米修斯心里在想些什么?考慮到學生差異性,我還設想一個話題:你想對普羅米修斯說些什么?培養學生觀察、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讓學生與文本、與人物產生共鳴,再誦讀普羅米修斯的語言,體會其不畏強暴、為人類造福的精神就水到渠成了。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習得閱讀的本領,體會了語言文字的魅力,增強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心中有學生”體現在課件制作上
課件制作必須為課堂教學服務,我準備了12張幻燈。第1張是課題和課文插圖,配了《再見,警察》的音樂,我想在學生準備學習的時候,就看到悲壯的畫面,沉浸在悲情的音樂中,初步感受神話故事的氛圍。第2張幻燈是故事中五位人物,因為是外國人名字,比較拗口,比較難記,所以要讀準,記牢,為下面了解故事梗概,講述主要內容做準備。下面兩張是人類“無火”和“有火”的畫面,我想,既然是畫面,就要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于是我搜集了“黑暗”和“光明”的圖片背景,“黑暗”背景加紅字,“光明”背景加黃字。對比鮮明,學生很容易聯想體會。下兩張“受罰”的圖片,我會讓學生自主閱讀感悟人物所受的痛苦,然后課件顯示變黃的字,讓學生體會就是這些普普通通的字詞讓我們感受到普羅米修斯所受的痛苦,這就是語言文字的魅力。課文插圖補白上文已經說過了,就不贅述。接下來普羅米修斯語言的對比的幻燈,我改了幾次。原先我采用“光明”背景圖,但考慮背景太花,學生不易看出句子的變化,于是改為淡淡的古典背景圖片。文字內容變化不醒目,于是改為:只變紅一個“?”,一個“!”,一個“更”,一個“絕”,這樣簡單明了,學生很容易明白人物的堅定的態度,不用指導學生就能入情入境地朗讀了。兩個句子放在一起,在我有創設情境引讀時,學生容易讀錯,因此,必須把這段語言描寫單放在一張幻燈上,還采用“光明”背景圖片渲染氣氛。接著朗誦英國詩人雪萊的《英雄贊美詩》,既拓展了課外閱讀,又幫助學生把對文本的理解推向了高潮。接著兩張是“怎樣讀神話故事?”“怎樣講神話故事?”一張是對這一課的總結,推薦閱讀;一張是對下一節課的提示,安排作業。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達到預期的效果,我把“讀”和“講”變大了字體和顏色。
三、“心中有學生”體現在課堂評價上
“無生上課”沒有學生,怎么評價學生呢?這就要了解學生,對自己設計的各個環節有個預判。比如:讀課題時,我感覺學生一定會聲音響亮,但一定會頓讀,或拖音。于是,我設定評價語:同學們聲音響亮,真精神,不過,讀外國人名字,最好一氣呵成,請跟老師讀。再有,第一個問題,自由讀課文,找故事中神的名字,難度不大,我猜想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會很多,我就滿懷欣喜地說:這么多的小手啊!像雨后的春筍一樣,真精神!這樣的評價會增加師生融洽的氛圍,激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為下面的有效教學做好鋪墊。再有,學生要回答的問題:假如宙斯來到你面前,你會說什么?我就設想針對學生的回答的內容評價:你在控訴!你在責罵!你在指責!你甚至在求情!于是評價就特別豐富、真實。當學生練習給課文插圖補白配話時,我已經想象到他們的書寫狀態,于是這樣評價:我最先欣賞的是“正確的執筆姿勢和端正的坐姿。”接著提醒“提筆即是練字時”,指導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還有本課的三次閱讀,第一次自由讀之后,我會說:“課堂上最好聽的聲音就是朗朗讀書聲了!”第二次瀏覽課文一、二兩段,找不同畫面之后,我會說:“課堂上最美的神情就是專注讀書的樣子了!”第三次默讀普羅米修斯受罰的畫面,看看哪些字詞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之后,我會說:“孩子們,你在讀書,我在讀你,閱讀永遠是最美的風景。”教育最大的藝術就是“潤物細無聲”。
“無生上課”其實是有學生的!學生一直都在你的心中!不單單指這一課,而是深植在你腦海中的一種理念,體現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一切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發展。只有“心中有學生”,才能“處處是課堂”。“無生上課”更能衡量出上課老師的素質,其實真的是此處無 “生”勝有“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