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霞
【內容摘要】在實施新課改的背景下,合作學習是學校進行教育改革時積極提倡的一種形式,也是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上的一個新的突破。本文就高中數學課堂的合作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及在課堂中實施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兩個方面進行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 合作學習 有效性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開始對課堂合作學習這種新的教學形式進行分析探究。研究表明:合作學習,以基本的系統學習目標為指導,結合小組學習方式,以基本團隊能力標準為出發點,體現的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模式。一方面,小組是課堂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小組成員通過互相鼓勵和共同探究的方式,找到答案。課堂合作學習作為新的教學形式有助于提升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促使學生認識到責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性格特點都不相同,在這樣的情況下,合作學習小組里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利用自己的長項并加以發揮,也對整個合作學習小組的能力有所提高。而每個學生通過課堂上的合作學習,在此過程中,可能出現不同的意見,所得到的答案存在差異,小組成員以不同意見為基點,進行組內討論,并發現問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
一、高中數學課堂中合作學習的策略
1.創設情境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全方位分析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長,再對每位成員進行合理分組,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以“隨機事件的概率”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該章節知識,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詢問班級學生是否有兄弟姐妹基礎上,對可能存在的5種情況進行數據統計,班級中每位學生都有對應的號碼牌。再詢問學生如果隨機從中抽取一張出來,抽取到獨生子女的幾率會有多大,小組、全班中的概率又是多少?在引出該問題之后,學生極易想到之前學習的“統計”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而教師也可以巧妙地引出新課題 ——“隨機抽樣”,可以促使學生迅速融入到新課題學習中,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更好地學習“隨機事件的概率”這一知識點。
2.借助多媒體教學,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其集圖片、文字、音像于一體的特點,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刺激學生感官,使其對新知識留下直觀印象。以“空間幾何體”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更加直觀、形象地呈現出空間幾何結構、幾何體的三視圖、直視圖等,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理解新的知識點。以不規則物體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演示對應的立體圖,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畫出該物體的三視圖、直視圖,準確計算出該物體的表面積,幫助學生更好地突破本堂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構建全新的知識框架體系。
3.開發學生團隊合作思維
在對課堂合作學習安排不合理或者忽視合作學習的情況下,學生也會缺乏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或者在開展課堂合作學習時只把它當作是好玩的集體游戲,而缺乏合作學習的意識和重要性,比如會在課堂上公然借著合作學習為由進行聊天打鬧等等,因此,老師作為一個班級核心、學生的引領者,也是開展課堂合作學習的關鍵,這就要求老師必須要引導學生開發合作思維,得學生學會接受和傾聽別人的意見、懂得與人更好的交流、好的方法學會借鑒、錯誤的觀點懂得反駁,與別人在問題上產生不同意見時要學會取長補短。
二、高中數學課堂中合作學習的有效評價
1.合理控制課堂的自由度評價
針對學生而言,合作學習效果的關鍵是整個課堂中合作學習后老師進行的有效性評價,老師也可以根據課堂合作學習后的評價進行梳理,發現不足并加以改善,同時也對課堂學習的效果起到了有效的監督作用。根據新課改倡導的“學生才是學習主體”的一系列要求,學生均有自主學習和自由發揮的權利,但其無法有效控制其分寸,老師需強化對學生的監督和指導,及時掌握合作小組的學習進展和具體情況,為合作學習有序進行提供保障。
2.多樣化教學模式的評價
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評價主要體現在教學模式多樣化方面。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前,需要老師對傳統教學模式有意識地作出改變,勇于創新,并且能夠對教學模式進行適當的調整。同時,合作學習對老師掌握的專業性知識及其教學技能的要求也更為嚴苛。
3.優化教學配置內容的評價
高中數學課堂間的教學內容的有效性評價,同時還對教學內容的要求需達到最優配置。老師在開展課堂合作學習時應當密切關注優化課堂教學內容的配置,以教學大綱為指導,在開展合作學習的同時,實現教學內容的優化配置,最大程度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