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軍
摘 要: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運用,首先教師要恰當根據學生的能力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其次可以采用多媒體輔助課堂分層教學,可以更好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另外,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內容不僅要精心預設,而且課堂提問也要逐步深入,還要在課外作業中分層作業,并進行分層評價。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教學;運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作為能夠讓不同學生在同一堂數學課上都能有所收獲的一種教學方式,非常適合讓同一個班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在課堂上有所提升。要想恰當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教師首先就要將學生按照不同的數學學習能力,分成三個不同的數學學習層次,然后再針對學生的能力布置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引導他們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完成小學數學的學習。
一、恰當根據學生的能力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三個不同的
層次
1.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數學能力恰當分層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準確了解班里每個學生的數學能力。盡管不同的學生在同一個班,但是這些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水平能力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要通過平時的授課以及細心的觀察,了解學生的數學能力。首先,教師將數學能力較強的學生以及智力水平較高、習慣較好的學生分到A層;將數學學習能力較好、學習興趣較強,以及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分到B層;將數學學習能力較差、學習興趣一般,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分到C層。不同的學習場所,在不同的階段是不一樣的,當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提升,就可以將學生從下一個層次上升到上一個層次,跟隨上一個層次進行學習。
2.恰當分組,讓學生在合作小組中進行學習,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當學生已經被成功分層后,教師就要將學生按照同組異質的原則,分到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里邊。在同一個合作小組中要具備不同層次的學生。每一個合作小組要以4~6人為宜,這樣才方便每個層次的學生,才能夠較好地完成課堂討論。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要布置針對性的學習題目讓學生完成學習,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也要進行分層評價。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同一堂數學課上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都能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多媒體輔助課堂分層教學,可以更好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1.采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可以讓教學更有針對性
數學課本中的知識,每一個學生接受起來的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心中有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同一個課程進行授課時,要讓他們對自己這一個層次的學生的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解,而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有針對地性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課堂分層學習目標,讓學生學有針對性。如,在人教版六年級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學內容。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出示一些物體的形狀,引導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進行尋找,哪些是圓柱體。之所以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進行尋找,是因為這個問題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能力解答。而在第二張圖片:“說一說,圓柱有幾個面?各有什么特點?”教師就可以引導C層次的學生進行回答。因此這個問題較簡單,A、B層次的學生回答起來都很容易,所以,就應該多給C層次的學生機會。而到了圓柱的表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A、B層次的學生多發言,多給C層次學生思考的機會。而當學生在習題訓練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三種不同難度的題目,讓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層完成,并且明確規定如果一個層次的習題完成了就可以完成下一個層次的習題,方便學生自我提升。這樣的教學方式,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有針對性,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能力。
2.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難點
小學數學課本上的知識結構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因此,課本上的知識難易程度基本上是按照中等學生來制訂的。這樣的數學課本,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學習起來毫不費力,甚至在課堂學習中提不起興趣,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卻感覺到聽若天書,很多時候跟不上老師的節奏。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巧用多媒體課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并且在自己相應的基礎上獲得能力提升。如,在“百分數的整理和復習”的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引導每個層次的學生思考“在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有關百分數的知識?”當學生回答完后,教師出示生活中的百分數,讓學生對百分數的概念進行深入理解。接下來教師再出示百分數的意義以及百分數的寫法、讀法。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開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闖關沖刺。闖關沖刺的題目,教師要規定什么層次的學生可以完成什么樣的題目,還可以在本層次的基礎上探索上一層次的題目,同時教師要注意闖關的題目,不僅可以將課本上的整理和復習中的數學問題進行展示,教師還可以根據A層次和C層次學生能力的不同進行習題的補充。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堂課上,不僅獲得了數學知識的訓練,而且還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逐步讓自己的數學能力獲得提升,較好地把握了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內容不僅要精心預設,而且課堂提問也要逐步深入,還要在課外作業中分層作業,并進行分層評價
1.學習內容精心預設,課堂提問層層深入
教師對學生做到心里有數,才能對數學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的教學內容做到精心預設。如,在“圓的面積”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針對課前已經了解到的學生的數學能力設計不同的教學學案。教師要針對已經掌握圓的面積推導公式的學生,設計讓學生自主探索的教學詳案,而對還不知道推導公式的學生,設計讓學生追溯公式的來源的學案。而在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積累數學知識和數學經驗,從旁點撥與指導,使一部分學生能脫穎而出。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課堂提問要逐步深入。教師因教的內容不同或學生差異而有層次地設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積極思考。如教學《概率與統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看情景圖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體會概率與統計的簡單應用。但是針對不同學生的能力不同,教師要在課堂提問時層層深入,提了幾個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同一個教學環節做到獨立思考,層層深入思考問題。
2.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分層設計,教學評價分層進行
在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的設計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安排不同層次學生完成不同的作業。首先在課堂作業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完成的課堂作業,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作業的完成中都能夠有針對性,獲得知識的訓練、能力的提升。在課外作業的拓展延伸中,教師除了布置常規的一些習題外,再提供一些選做題,有興趣的學生在完成常規習題的基礎上,可自由選擇解答,并另外加分予以鼓勵。對學生的成績評估形式也要多樣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恰當的全方位評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不同的期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現有基礎上進行自主拓展延伸。
總之,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的分層教學策略,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同樣的教學環境中都能夠獲得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振宇.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淺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8).
[2]倪晨瑾.如何避免小班分層教學的“軟傷害”[J].遼寧教育,2010(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