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銀琴
摘 要:小學時期是學生口語表達訓練的初級階段,在學生的說話過程中,沒有文字材料的依托,學生即興表達,既要動口,又要動腦,無疑對學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盡快掌握如何學,即具備學習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師當前亟須解決的迫切任務,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重要的方面。眾所周知,能力和思維相輔相成,而思維的發展同語言的發展又緊密相關,所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就是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課堂上抓住一切機會讓學生“說”。
關鍵詞:小學數學;口語表達;表達能力
結合教學二年級“數一數”這一課中的一些做法,總結一下本人是如何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
一、以聊天的形式“說”
小學生天真活潑,愛說愛動,平時在家里、在小伙伴中,無話不說、無所不談。但不少學生上課時變得羞怯、拘謹,他們害怕說得不好,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們的嘲笑。針對學生這一心態,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運用各種方法提高他們說話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在上課時還要注意營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敢于說,不怕說錯,并想說。如在教學二年級的“數一數”中,在教學新課前,我先跟學生聊班里桌椅的排列情況,師:“同學們,從前往后數一數我們班的課桌,一共有幾排?每一排有幾個小朋友?再從左往右數一數,課桌有幾列?每列有幾個小朋友?”這一簡單的問題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學生激情高漲,都表達自己的意見。然后再讓他們觀察多媒體演示,并引導:“你在圖上發現了什么?”由于剛才說的欲望被點燃了,這時學生更是搶著發表自己的意見:“小熊貓在排隊操”“一共有15只小熊貓”……通過簡單的敘述后,我讓學生根據其他學生說的內容,把這幅圖編成一個數學故事,而且故事中要有數學問題,在課前以這種聊天的形式,說說生活中的事,給學生以親切感,容易激發學生“說”的欲望。但要注意適當給學生恰如其分的評價,避免答非所問。
二、以小組為單位,擴大“說”的范圍
小組討論是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方式。在每個小組中選出小組長,當學習中有疑問時,便可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后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在教學“數一數”時,我就設計了一些小組合作的內容,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很多時候還需要教師告訴他們如何去“說”,所以當學生觀察完小熊貓排隊的圖后,教師就提出了問題:“這些熊貓跟我們教室里的課桌一樣,排列得非常整齊,這些熊貓擺成了幾排、幾列?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熊貓,你有什么好辦法?把你想的好辦法告訴小組的同伴,看看你們小組一共想出了幾種好辦法。等一下請你們組說得最好的同學來說。”這樣其他學生既有面對幾個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擴大了學生“說”的范圍。而且,每個組代表的發言既可以給全班做出好的榜樣;同時,從他們自己選的代表的發言,也可以看出這個組的學生對于語言表達的評價能力。當然,為了促進更多學生的進步,每一次活動的代表可以根據需要調換。
三、結合生活實際“說”
學習數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知識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因此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學完以后,我設計了一個“結合生活實際”的環節,再次放手讓學生“說”:“找找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用連加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學生各抒己見:“在分蘋果時,有5盤蘋果,每盤都是3個,一共有多少個蘋果?”“我們班第2組中,每排有2個同學,有6排,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這樣,既鍛煉了表達能力,又對本節課有一個總的回顧。
四、說自己的想法,適當開放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本課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概括。在這節課的最后,我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說”的舞臺:“你認為這節課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為什么?”這是一個沒有對與錯的問題,學生可以放心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我很滿意,因為我學會了數數,知道可以橫著數,也可以豎著數。”有的說:“我不太滿意,因為我剛才沒專心聽。”……適當地開放,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發表自己的意見也是很必要的。
當然,教學內容不同,訓練表達能力的側重點也會不盡相同。但是,無論“說”什么,怎么“說”,作為教師,在課堂要使學生都想“說”,都敢“說”,樂于“說”!并注意引導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簡潔性、條理性、邏輯性。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