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傳統金工實習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更新金工實習教學理念,提出了金工實習改革內容,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網絡等教學手段,建立綜合性實踐教學平臺,提高學習學習興趣和學習自覺能動性。金工實習教學改革在注重培養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注重學生實際工程應用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提高,指出了金工實習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適應社會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類人才培養的需求。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金工實習;實踐教學;改革
金工實習實踐教學環節是本科院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類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實踐課程,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可以完成車工、銑工、鉗工等各工種的基本操作,學習相關金屬工藝基礎知識,學生還可以了解機械制造的一般過程,熟悉機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設備的工作原理與典型結構,工夾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術;對簡單零件初步具有選擇加工方法的能力,在主要工種上應具有獨立完成簡單零件加工制造的實踐能力。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動手、動腦和勇于創新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嚴謹、認真、踏實的學習精神和工作作風,培養和提高學生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環境意識以及協作精神。
隨著市場不斷變化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為了適應社會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縮短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之間的差距,傳統的金工實習教學方式逐漸轉變為注重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現代工程教育。因此,我院建立了工程培訓中心,對機械類各專業的金工實習教學不斷進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傳統金工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金工實習教學方法是通過指導教師帶領的方式,首先由指導人員講解機床設備的構成、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加工工藝技能以及安全操作規程,對于現代加工方法,還要講解相關程序的編制及傳輸等基礎知識。接著指導教師進行機床操作示范,加工實習零件并講解加工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學生按照指導教師的要求進行不同工種的實習,按照設計圖紙加工出指定的零件,最后加工完成上交檢驗,即完成了實習過程。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安全,注重操作技能的培養,能夠使學生快速掌握機床的操作要領,缺點是在整個實習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被動地接受訓練,只是重復性的進行模仿操作,不利于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由于教學設備投入及指導教師人員數量不足,都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限制了學生進一步的思考,更談不上對學生應用型實踐能力的培養。
因此,必須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實踐環節等進行改革,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思想,從不同角度、多方位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型實踐能力,才能使學生更快的融入社會,信心十足地面對競爭和挑戰,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為此,我們做了以下一些改革實踐。
二、改革教學的方法與手段,建立綜合性實踐教學平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設備、新加工技術不斷出現,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已不能滿足培養學生的需求,必須對其進行改革,以滿足新形勢下學生培養目標。為擴大學生視野,通過網絡和多媒體教學,在教學課件中,穿插使用了大量圖片、視頻。圖片內容包括機床的組成及主要結構、機床的主要加工范圍、各種工具和量具、重要的技術參數等;穿插使用的視頻資料多數是自己制作的,如車工課件中錘桿加工工藝視頻,安全操作視頻;鉗工課件中工具使用方法視頻、錘頭制作工藝視頻;鑄造課件中手輪鑄造工藝視頻等。讓學生了解真實的現代企業生產過程,感受先進制造技術、特種加工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彌補實習工廠設備不足的局限。
在采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的同時,建立綜合性實踐教學平臺,將金工實習所有環節加入教學平臺中,利用網絡平臺的優越性鼓勵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到授課過程中來,以自學加平臺練習、討論的方式指導學生,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生進行互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這樣課堂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學生更容易領會,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改革實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現階段環境中,各種不良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在教學中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我們徹底改變學生被動實習的情況,對金工實習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讓學生成為金工實習的主體,教師起輔導作用。
在具體實施教學環境及內容的過程中,通過進行創新設計制作來加強金工實習過程中學生的主導地位,營造一個有利于鍛煉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的良好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作熱情。例如鉗工實習內容,在原有銼削、劃線與鋸割、鉆孔、套扣與攻絲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機器、夾具或模具的拆裝實習,讓學生親身體驗簡單的裝配過程,使教學內容進一步延伸,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鑄造實習原有內容基礎上,增加了金屬型鑄造、壓力鑄造、熔模鑄造、離心鑄造等先進鑄造方法的知識點的介紹,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看現場加工視頻,尤其是一些國外較為先進的加工技術和加工方法,同時將基本的加工工藝知識與先進制造技術有機結合,培養學生掌握先進制造技術開闊學生的視野,打開學生的思路。實習工件圖紙不再僅限于一張傳統的錘子,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自行創新設計、畫出圖紙,并經審核后用來實習加工,讓學習實實在在的體會到從構思到畫圖,再到加工成型的全過程。
新的設計制作實習教學方式,將創新工程能力的培養與傳統的技能操作訓練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通過改革實習加工零件,增加學生實習的自主性,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實習興趣增加,達到了理論知識指導操作實踐,操作實踐鞏固專業理論的目的,明顯提高了實習效果。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指導能力
金工實習教學改革中,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金工實習教學是一個系統,這個教學系統由多個要素構成,主要有學生、教師、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方法、教學媒體、教學設施等等。這些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在這個系統中,教師占主導地位。提高金工實習教學質量,合理的人員結構,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能力和水平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建設一支高學歷、職稱和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是金工實習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保證,金工實習指導隊伍應由理論教師、工廠師傅及外聘人員組成,理論教師尤其是從校門到校門的年輕教師應積極通過到企業掛職、產學研等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工程實踐能力; 工廠師傅應通過參加適當的實際生產活動來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通過短期培訓、學歷培訓來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外聘人員應是某一技能方面的專家,他們的加入將直接提高這一方面的培訓效果。
五、結論
通過進行教學手段改革,逐步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按不同工種、不同教學內容制作的系列教學課件,在教學環節中投入使用。課件中穿插大量的圖片和視頻,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改善。課件的使用從教學內容的規范到教學手段的提高,都起到了優化教學的作用。
總之,通過金工實習教學改革,建立了綜合性教學平臺,規范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超,王紅奎,張樹國.高校《金工實習》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及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2).
[2]王會強等.加強金工實習,培養創新能力[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2(10).
作者簡介:
孫美娜(1980~),女,黑龍江五常人,碩士研究生,畢業于云南農業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注: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教學改革課題(項目編號:JG201401076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