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具體表現在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思維的核心,質疑問難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可貴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問難意識,引導學生質疑、釋疑、拓疑,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創新的精神,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數學學科 質疑問難 意識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241-01
目前學校教育以升學率為目標,枯燥乏味并且繁重的應試訓練抹殺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缺乏質疑問難的精神。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數學課堂中為學生提供質疑問難的空間,喚起學生質疑意識,啟發學生自主探究大膽質疑,學生養成好問、多問、深問的習慣,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具備一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1]。
一、質疑問難意識的現狀
1.沒有問題問: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習慣于等待老師給出答案和結論,從來不去獨立思考和懷疑,沒有探究一題多解的意識。
2.沒有膽量問: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中往往會萌生一些疑問,但是怕問題太簡單無知,受到老師的指責或同學的嘲笑,質疑問難意識逐漸淡化。
3.沒有能力問: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沒有能力提出新的問題,或者遇到問題不能準確表達。
4.沒有機會問:課堂教學時間緊,教師的問題難度低,沒有時間深入思考,不能質疑問難。
二、培養質疑問難意識的意義
1.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強化他們的求知欲,在挑戰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實現教學過程主體作用的發揮。
2.實現課堂有效交流:良好的問題意識,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促進學生產生表達的愿望,積極促進課堂有效交流,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3.對學生因材施教:根據提出的問題,了解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便于因材施教,使學生達到最大程度的發展,能夠面向絕大多數學生[2]。
4.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學生質疑問難意識強烈,能夠獨立思考,大膽突破,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去認識事物,解決問題,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促進個性的發展。
5.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學生敢于對知識產生質疑,培養學生批判精神和求異思維,有助于學生形成創新精神。
三、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意識的措施
1.創設民主和諧的數學課堂氛圍
寬松的學習環境是培養質疑問難意識的基礎,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寬松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學氛圍,消除緊張焦慮情緒,使學生勤于動腦,善于發言,充分展現個性,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學習之中。教師以和藹的態度,親切的笑容,肯定的手勢,娓娓的誘導,飽含深情贊許的目光,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向教師提問、質疑、討論等。充分的肯定與表揚大膽提問、能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學生。
2.發揮鼓勵評價機制
教師的激勵是培養學生有效質疑意識的保證。認真傾聽學生的問題,善待學生的錯誤,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消除提問的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各抒己見,標新立異。耐心解答學生所提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質疑問難習慣的培養。
3.培養學生質疑態度
保護學生的好奇心,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相互啟發,表達自己的見解,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開展評選“愛問神童”、“質疑博士”活動,激發學生質疑的熱情,形成質疑的熱潮,使學生由被動質疑轉向自動發問,養成質疑的習慣。
4.加強知識和能力訓練
基本功訓練是培養質疑問難意識前提。學生知識匱乏質疑問難意識必然淡薄,首先要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提高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5.教師引導是有效質疑的基礎
教師為學生質疑創造機會起著主導作用,教學過程設計成“不斷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思維模式,讓學生從“答”到“問”的轉變[3]。(1)預習質疑,課前應布置預習任務,給出導學提綱,明確教學目的和任務,上課檢查預習效果,讓學生講解對預習內容的理解,學生提出疑問,使每位學生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弄清及探究哪些問題?還能發現什么規律?還有其它解法嗎?等等。“舉一反三”,選取典型的題目因勢利導,從多角度進行分析,提出質疑,共同解決問題。(2)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鼓勵他們最大限度地發現問題。(3)創設沖突性情境,學生以舊引新,適時把新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打破學生暫時的認知平衡,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4)反思常規解法,捕捉“問”的契機,不但想問、敢問,還要善問。(5)教師故意出錯,巧設陷阱,給學生創造質疑機會。(6)自己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拒理力爭,然后總結,提高學生質疑能力。(7)制定激勵機制,小組加分鼓勵學生質疑。(8)數學知識與實際相聯系,將生活中數學問題引到課堂,如銀行今年的年利率上升了0.15%,存入1萬元能多收入多少錢?引導學生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在發現中質疑,在探究中質疑。(9)運用開放性問題質疑,引出新的問題,對常規解法質疑、評價、拓展思路,以尋求獨特、新穎的解題方式。(10)針對學生易錯處,設置解題誤區,培養學生善于獨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11)運用問題變式,適當地變換題中的條件或結論,將命題再做進一步的推廣或引申,多角度去理解概念的意義,提出合適的問題,或讓學生補充缺少的條件,或變換數量關系,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編等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4]。
總之,數學教師要在課堂中采取多種教學措施,加強學生質疑問難意識的培養,促進他們學習方式的轉變,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子榮.培養初中生數學質疑意識的方法與策略[J].新課程研究,2012,4(256):173-174.
[2]徐慶豐.在數學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課堂內外,2014,4:144.
[3]陳嬌容.質疑能力的培養[J].科教文匯,2013,6(下):131-132.
[4]吳曉剛.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3,2:25-26.
作者簡介:左翠霞(1968-),女,職稱:中級,研究方向: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科中質疑問難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