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茜
【摘 要】首先從我國高校目前鋼琴教學的實際情況入手,分析了鋼琴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簡要論述了鋼琴教學創新改革的有效策略,以期對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鋼琴教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03-01
隨著經濟的發展,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推進,鋼琴作為音樂教育的一部分,受到各個年齡階段學生和家長的青睞,鋼琴教學、培訓越來越普遍。無論是專業音樂學院的鋼琴教育,還是師范類高校或者職業院校開設的鋼琴課程,由于其秉持不同的教育思想、教育指導理念和教育目標,因此在整個鋼琴教育領域形成了五花八門的教育模式,各有優缺點,卻又互不相容,鋼琴教育模式的多樣化并不符合現實中鋼琴教育需求普遍性發展的時代特色。因此,不斷提高我國鋼琴教育領域的師資隊伍質量和整體水平,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音樂人才,這對于我國高師鋼琴教育業乃至整個素質教育的發展都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一、高師鋼琴教學現狀
鋼琴課是高等師范類院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之一,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一些院校還開設了鋼琴小課、鋼琴教學法、鋼琴藝術史等課程。通過對高師的鋼琴教學與教學實踐的觀察,發現大部分學生對于鋼琴樂曲所涵蓋的內容,缺少深入研究;在內容上,學生們只是學習從古典時期到浪漫主義時期的歐洲鋼琴音樂,由此產生了學習的局限性;在方式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較差,缺少自我學習和創新研究能力,同時不太注重教學實踐,與社會現實相脫節。
二、高師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內容不合理設置。就傳統的鋼琴教學來說,教師更加注重培養的是學生的演奏技能,對于音樂相關理論知識以及優秀作品的欣賞缺乏重視,這導致了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缺乏合理性,如果鋼琴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忽視理論知識的傳授以及作品欣賞,則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十分不利。
(二)教學模式缺乏多樣性。由于我國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多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說教,這種方法不僅不會調動學生對于鋼琴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會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同時還會禁錮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師生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教師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非常少,課堂氛圍較為死板,對于演奏作品中蘊藏的內涵,學生也不能夠自主思考,這些都會導致鋼琴演奏變為機械的練習,影響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高師鋼琴教學創新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科學制定教學目標。鋼琴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是科學制定鋼琴教學目標,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以及音樂素養等,把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從實際出發,使得教學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改革。首先,鋼琴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于鋼琴學習興趣的培養,充分激發學生對于鋼琴學習的熱情。其次,應該注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這里所說的音樂素養不單單指的是對學生的演奏技巧進行培養,同時還需要學生學好鋼琴相關理論知識,賞析大量優秀作品,能夠從這些理論和作品中發現鋼琴演奏規律,找到不同作品中的共性和特殊性,并將這些東西有效的融合起來,豐富自身,達到提升音樂素養的目的。第三,鋼琴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積極創新,自主思考。
(二)創新教學內容。鋼琴教學改革和創新的主體是完善教學內容。首先,高校應該根據目前鋼琴教學情況以及社會發展,豐富現有教學內容,在選擇鋼琴作品的時候應該注重其針對性,循序漸進,實現時代和經典的結合。其次,應該注重教學內容的合理設置,就目前的授課情況來看,高校更加注重訓練學生的演奏能力,缺少理論知識和作品賞析教學環節,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
(三)完善教學模式。鋼琴教學改革和創新的主要方法是完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靈活展開教學活動,結合使用多種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引導他們自主思考,理解課堂教學內容,多與學生溝通,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除此之外,還可以設立學習小組,讓學生互相幫助,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潛能充分被挖掘出來。
(四)結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和學習中,高校鋼琴課堂也應該結合實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網絡、多媒體等展開教學,這種方法不僅符合學生的心理,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對于鋼琴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比如,在講授貝多芬的《月光曲》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有關貝多芬的紀錄片,讓學生更加理解貝多芬的生平經歷,把握創作的背景,學生在演奏《月光曲》時,自然就能夠將樂曲中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
四、結語
通過對研究性學習理念深入分析與研究,將其完全滲入到鋼琴教學與學習當中,并以此作為促進高師鋼琴教學改革與創新方面的重要標準與前提,同時順應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需求,從而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師范類人才。
參考文獻:
[1]楊聽.試論高師鋼琴教學的考試改革[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2(2):36-37.
[2]徐大成.試論新形勢下的高師鋼琴教學[J].樂器,2005(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