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東杰 劉定一中北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
明代馬家將及其形成原因探析
范東杰劉定一
中北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摘 要:馬家將是以明代名將馬芳為家族代表的一個將門世家。在明代內憂外患的社會背景下,馬家將以一個群體的形象守土衛國,以死報國,堪稱滿門忠烈。文章呈現了馬家將的忠烈形象,亦探析了馬家將形成的原因。在感嘆與銘記馬家將滿門忠烈的傳奇故事的同時,也呼吁現在的家庭要注重家庭教育,傳承馬家將為國為民的家國精神。
關鍵詞:明代 馬家將 家庭教育
作者姓名:1.范東杰(1989~),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術與中國歷史文化。
“正統后邊備廢弛,聲靈不振,諸部長多以雄杰之姿,持其暴強,迭出與中原抗,邊境之禍,遂與明終”[1]。馬家將所處時代正值蒙古族小王子、俺答、辛愛、黃臺吉等先后數十次率部入犯當時明朝北方的薊州、宣府、大同、寧夏等邊陲重鎮。這一特殊的歷史背景,使馬氏家族與國家命運緊緊地結合在了一起。與我們熟知的楊家將相比,以明代名將馬芳為代表的馬家將在歷史的長河中就顯得寂寂無名,然而缺乏演義傳播的助力并不會使真正的歷史上的英烈們黯淡無光,相反當我們重新將視角聚焦到馬家將身上就會發現,馬家兒郎為國為民,以死報國,滿門忠烈的形象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精神的縮影。這種家國精神出現在一個家族的某一個人物身上這并不鮮見,難能可貴的是馬氏家族能將它代代傳承,所以研究馬家將不能僅僅局限于挖掘馬家將的輝煌戰績,還要探析馬氏家族由一代名將馬芳到形成馬家將這一群體的原因。
2.1馬芳其人
馬芳,字德馨,生于正德十二年,卒于萬歷九年,終年六十四歲,明山西蔚州(今張家口蔚縣)人,官至前軍都督府左都督。一生戰功赫赫,《明史》言其“大小百十接,身被數十創,以少擊眾,未嘗不大捷。擒部長數十人,斬馘無算,威名震邊陲,為一時將帥冠。”。嘉靖皇帝更是感嘆“勇不過馬芳”。對于這位為明朝守衛邊塞的名將的社會影響力還可以從當時的一些文藝作品中尋找到一些痕跡,明代詩人尹耕就曾在寫下了“威名萬里馬將軍,白發丹心天下聞”的詩句,鼓詞《香蓮帕》、川劇《魚鱗陣》、京劇《馬芳困城》等曲藝作品也將馬將軍的事跡搬上了戲臺。“十歲為北寇所掠,使之牧。芳私以曲木為弓,剡矢射,俺答獵,虎虓其前,芳一發斃之。乃授以良弓矢、善馬,侍左右。芳陽為之用,而潛自間道亡歸。”[2],十歲時馬芳被俺答掠去作為奴隸,暗里苦練射箭,在一次俺答圍獵的活動中,射殺猛虎,博得俺答信任,終于找到機會逃回大同,從此大小百戰,開創了明代軍事將領從裨將到左都督的先河,堪稱傳奇。
2.2馬家鐵骨
馬芳有三個兒子,長子馬棟官至都督,次子馬椿,官至衛指揮,三子馬林,累官至遼東總兵。馬林身為名將之子不但通曉武備,而且喜愛文學,擅長詩書,曾針對邊關防務上書十條,結交多是當時名士。在與清軍的作戰中,由于馬林軍被壕溝阻隔最終被清軍打敗,馬林戰死。在此之前馬林的長子馬燃、次子馬熠戰死在尚間崖,三子馬炯在天啟年間以“湖廣總兵”身份征討貴州叛亂,兵敗后歸家病逝,四子馬爌“幼習兵略”,明朝名將孫承宗和袁崇煥都對他很是器重,從天啟到崇禎年間,在多次抗擊清軍入侵遼東的戰役中屢建功勛。崇禎十二年,因功升為甘州總兵,在守衛甘州城的戰役中不幸戰死。馬爌的弟弟沔陽州同知馬飚,在沔陽城被攻陷后也死于國難。馬家為國捐軀者祖孫三代多達七人,可稱錚錚鐵骨,滿門忠烈。
3.1邊境戰火,守土有責
馬家將的故鄉蔚州,自古以來“素為臨邊用武之地”,到了明代,邊塞地區的連年戰火更是讓明朝的統治者寢食難安,尤其是蔚州位于宣大地區,屢遭屠掠,久經戰火,馬芳便是在俺答襲擾蔚州的時候被擄去為奴的。“ 遼東山川險阻,林木茂密, 地方窄狹, 虜賊間或侵犯, 難于久住;陜西、延綏邊備頗固, 少見賊入;寧夏恃賀蘭山之險;甘肅止一線之路, 且屯堡數多,賊人不等。惟大同宣府一帶, 山川曠闊, 水草便利, 往過來續, 未有寧歲”[3]。地勢廣闊,便于少數民族進兵,蔚州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勢決定了它是兵家必爭之地,據史料記載, 正德九年九月, “虜五萬余騎,自宣府萬全右衛新開口入, 逾懷安,趨蔚州等處劫掠”[4];嘉靖三十八年八月, “敵寇順圣東西川, 抵蔚州,攻破城堡十數, 殺掠數萬計”[5]。從這些史料可以看出當時蔚州人民所處的生活環境之惡劣,隨時都有可能直面戰爭,在這樣的背景下,馬家兒郎自然明白有國才有家,必須拿起武器承擔起守土重任。
3.2父德母賢,言傳身教
家庭教育的影響是馬家人才輩出的重要內因。
第一代的名將馬芳的高尚品德,深深的影響著馬氏子弟的成長,他們從小耳濡目染,沒有像其他軍門子弟一樣沾染上驕奢淫逸,粗放不羈的毛病,為日后的成才打下了基礎。馬芳的高尚品德可以從兩件事看出,第一件是馬芳從軍早期幾次抵御敵寇都獲得戰功,本來朝廷要授予他官職,而他卻因為家中貧窮為了讓父親過上好點的生活,放棄官職,換成銀錢,贍養父親。馬芳不貪戀官職,一心為了孝敬父親,被傳為一時佳話。第二件事可以從他對待同僚的態度上看出馬芳寬以待人,體恤部眾的品格。當時石洲城被敵人攻陷,馬芳的副將田世威、參將劉寶被處以死刑,馬芳為了保護自己的部下,向朝廷上書,愿意放棄自己蔭封子孫的賞賜來替二人贖罪,為了部下馬芳連自己可以世襲軍功的特權都可以放棄,讓當時很多人都感到敬佩。后來田世威因功做了將軍,對待馬芳很刻薄,馬芳卻不與他計較,有識之士都稱贊馬公之德。
馬芳夫人師氏對子孫的教育,也是馬家家風不墮的重要原因。“一日對諸孤泣曰予少同爾父歷艱辛處貧賤今遇甫通而即塞予豈應獨存所以為未亡人者因汝曹未成立特勉撫汝曹以報汝父地下耳為隆師親友責其凡斤習鉛塹業故二子敦詩書挽禮樂塞上無能右者長棟領遼東偏帥稱名將今晉金中府事次林領大同偏林今奉命授遼勇略著聞長城牧賴難兄難弟”這段話出自《明誥封夫人師氏合葬墓志銘》,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正是師氏對馬棟、馬林的嚴格教導才使得二子有了軍門子弟中少有的文武全才,詩書禮樂塞上無出其右。“初棟往遼時夫人尚無恙曾執手教之曰遼鎮孤縣近增俊警正爾業官極主時予即志善節而往哉勿墮阿家聲而婦克善事我留以承歡令諸孫環吾膝”[6],在馬棟即將離家奔赴遼東戰場之際,母親師氏拉著兒子的手,告誡兒子,國家邊疆遇警,正是男兒報效國家之時,你要好好的恪守善節,不要污了咱家名聲,放心去吧,我會照顧好孩子們的。師氏深明大義,鼓舞激勵,難怪在當時工部尚書郝杰為師氏編撰的墓志銘中頌揚她“未涉圖綜史而言多符古”。據《蔚州縣志》記載,師氏的兒媳,即馬棟的妻子祁氏也繼承了師氏的遺風,重視教育,家法嚴格。馬爌的文韜武略,馬飚的高尚氣節與母親祁氏的教育密切相關。祁氏孫兒馬元臣敦厚和善,孝順父母,輕財重義亦不墜馬家風范。《蔚縣志》卷二十《孝義》記載:“馬元臣,字錫九,官至天津鎮守備。其父飚,為湖廣沔陽州同知。崇禎十六年,李自成人寇沔陽,飚盡節而死。元臣聞之,棄官而赴父難,扶靈歸里。孝事孀母,始終如一。后讓產于弟,絕無難色,其人敦孝友、重人倫,鄉黨咸稱頌焉。”毫無疑問,家庭的影響,父母的言傳身教,對馬家子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產生了直接影響,保證了馬家家風的傳承,更是馬家將形成的重要內部因素。
3.3強強聯姻,軍門世家
讓我們梳理列舉一下馬芳的兒孫婚配情況,馬芳長子馬棟娶了參將祁謙的女兒祁氏,次子馬椿娶了總兵王國勛的女兒王氏,三子馬林娶了都司孫獻策的女兒孫氏,孫子馬煥娶了總兵倪尚忠的女兒倪氏,孫子馬熠娶了副總兵焦承勛的女兒焦氏,孫子馬炯娶了參將萬化孚的女兒萬氏,孫子馬炫娶了副總兵祁光祖的女兒祁氏,馬林的大女兒嫁給了總兵麻貴的兒子麻承宗,二女兒嫁給了錦衣衛指揮周希的長子,馬棟的大女兒嫁給了總兵麻貴的兒子麻承宣,二女兒嫁給了副總兵解生的兒子解繼盛,三女兒嫁給了總兵黃明臣的二兒子。從馬家聯姻的對象可以看出,無不是當時軍隊的高級將領,這種聯姻不但使各部將領形成命運共同體,當發生戰事,各部將領必定會團結一致,拼死相救,互為依仗,而且不論從現代科學基因學說上來說還是從生活環境上來說,都推動了馬家將門世家的鑄成。
出一個馬芳難,形成馬家將更是難得,這其中有馬家生存的歷史地理環境的因素影響,與馬家注重家庭教育有關,也與封建社會的門當戶對強強聯合的婚配觀念的影響有關。筆者認為一個家族長盛不衰的最為關鍵的因素還是家庭的教育影響,這一點是最關鍵也是最易被人們忽視的,家庭的教育就像杜甫《春夜喜雨》一詩中對春雨的描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子孫就像幼苗,家庭教育就如春雨一般無聲無息間滋潤著后輩。在感嘆與銘記馬家將滿門忠烈的傳奇故事的同時,我們也呼吁現在的家庭要注重家庭教育,傳承馬家將為國為民的家國精神。
參考文獻:
[1]張廷玉,等.明史[M].北京: 中華書局, 1974.
[2]張廷玉,等.明史[M].北京: 中華書局, 1974.
[3]陳子龍.明經世文編[M].北京:中華書局, 1997.
[4]《明武宗實錄》[M].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62.
[5]慶之金,楊 篤等纂修.蔚州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
[6]韓立基.明馬芳及夫人師氏墓志銘考[J].文物春秋,1993(2).
On the Martyrs of Ma Family and the Formation Cause in Ming Dynasty
Fan Dongjie Liu Dingyi
(P.E.and Sports Schoo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Shanxi 030051,China)
Abstract:Ma family refers to Ma Fang( the famous military officer) family and his descendants in Chinese Ming Dynasty.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domestic trouble and foreign invasion in the Ming Dynasty, General Ma Fang and his Family defend their nation and died for Ming administrativ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a famly martyrs images, also analyzes the reas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Ma family. At the time of sighing and bearing their stories, the study calls on peopl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family education, and learn from Ma family spirits for the nation.
Keywords:Ming Dynasty Generals of Ma family Family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2—01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