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秋香
摘 要:課堂教學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和深厚的學問性。當老師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何當一名優秀的老師就不那么容易了;上一堂課很容易,但是如何上一堂具有高效性的課就不容易了。眾所周知,影響一堂課的教學效果有諸多因素,為了能夠構建一堂有效甚至是高效的語文課,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從理論和實踐方面進行探索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極具復雜性和靈活性的教學活動,它不僅具有學問性,更具有藝術性。傳統的語文教學一直實行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教師一直將備課時寫下的教案作為教學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將教案上的內容從頭到尾頭頭是道地、一字不落地講給學生,而學生多數則是埋頭聽講、邊聽邊記筆記,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則是從課本或者課外參考答案上將其搜集到,并背誦下來就可以了。這種教學不僅浪費時間,教學效果差,更使部分學生對教學內容感到枯燥乏味,產生厭煩心理。針對這種教學現狀,對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如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如何改變現階段的教學弊端,如何構建高效、優質的課堂?這個問題已經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效課堂的構建不僅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更要實現教師觀念的轉化,以此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使其學有所得,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有所收獲,讓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融入自己的智慧,生成自己的智慧。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已經有很多年了,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學習新的理論知識,還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和觀摩他人的教學過程中總結經驗,以此得出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措施。
一、尊重學生,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還處于懵懂無知的狀態。他們在認知上,正逐步從不懂向懂、從不知或者少知向多知、從不會向會過渡;在情感態度上,他們正從不喜歡學習轉變為喜歡學習,從對學習不感興趣轉變為熱愛學習。如何判斷一名老師的課堂教學是否具有高效性呢?一般而言,可以從學生方面來進行斷定。如學生能不能較快較好地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學生能否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學生是不是心甘情愿地想上這節課,是否樂于學習語文知識;在情感上,學生是不是愿意親近自己的老師等。要想真正實現這些教學要求,首先需要教師尊重自己的學生,這里的尊重不僅是指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更要對學生知識的尊重。語文課不僅要求老師具備廣博而又深厚的基礎知識,更需要具備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語言素養,這樣才能夠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在知識上對學生予以尊重。例如,我在教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一課的時候,常常利用“以情激情”的手段來開展教學。在講授之前,我會先播放“江水東流”片段,讓學生在真實的畫面中感受一葉扁舟漂泊在江水之上的景色,在壯闊場景的構建中我再用飽含感情的語調來朗讀文章,這樣可以為他們構建出情景交融的場景,以此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通過這種手段,學生對古詩意境的體會和感悟得到升華,如此,學生又怎能不投入到課堂中去呢?
二、師生共同參與,營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并不是教師獨自表演的單邊活動,而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教學活動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創設高效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我一般除了占據很少的時間來進行教學重點、難點的講解之外,我會將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動口說、動口讀,甚至動手做。一旦遇到不懂的問題,我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動腦思考、與小組成員進行探討,這種調動多種感官的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在教授《小木偶的故事》這一課的時候,我經常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我會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根據課文的內容來進行情景表演。學生從朗讀、想象、表演等方面,都發揮了自己的主動性,使文章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既調節了課堂氛圍,又張揚了個性。
三、巧設問題,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上的問與不問,問什么,怎樣問,是一堂課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是否得當、能否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否活躍課堂氣氛是課堂提問需要關注的問題。我在教授《驚弓之鳥》一課之后,會向學生提問,你們在這節課中有什么收獲?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例如,有的學生講到了保護野生動物,不要射殺動物等,這使我感到驚奇。在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獲之時,正是他們對課本內容感情的一種抒發。又如,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講解之前,我會問學生,如果你的好朋友要轉校,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學生在發表自己見解的過程中他們的情感得到了深化,思維得到了碰撞,教學效率得到了提高。
參考文獻:
柏衛華.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中華少年,2016(2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