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妮
摘要: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從本質上講是需要學生通過經歷數學學習及應用的過程,通過較深入地體會和感悟數學知識,從而積累一定的數學經驗。在不斷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能力,幫助學生高效地解決數學問題。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基本活動經驗對學生大有裨益。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基本活動經驗探 索與實踐
一、發展基本活動經驗的意義
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落實四基教學(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基本技能、基礎知識)成為改革的新方向。而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教學重心放在雙基教學上(基礎知識、基礎技能)。這樣的教學是不全面的,是無法滿足素質教育基本要求。因此為了矯治這樣的弊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就應該有效跟進時代的要求,落實四基教學。而在四基教學中,基本活動經驗是其中重要的組成因素。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中,通過一定的領會感悟獲取基礎活動經驗,能夠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積累一定的活動經驗。這些有益的活動經驗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并且在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的過程,學生的感性認知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也有所助益??偠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發展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策略
1.深入理解四基中的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含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前提是教師對此含義要有清晰且獨到的理解,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由此可見,教師對基本活動經驗含義的深刻理解對小學數學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和“基本活動經驗”共同效用,在重視基礎知識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幫助學生有效積累有益的基本活動經驗。但是就現目前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情況而言,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基本活動經驗的重要性,在教學中過度拔高基礎知識及基礎技能的重要性,忽略了培養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實際意義,這樣的教學思維亟須矯治。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積極觀察問題,是幫助學生打開思維桎梏的良好方式。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學生獲得基本活動經驗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觀察教學問題,并通過思考提出問題最后努力解決問題。在觀察數學問題時,不僅要讓學生關注數與量的問題,還要讓學生總結知識的規律性和邏輯性。因為觀察數學知識的共性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本質:而觀察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則是為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偠灾?,在學習過程中,觀察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積累基本活動經驗,促使學生掌握并運用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一定的觀察。在學習乘法知識時,教師可以做這樣類似的觀察引導,例:一件房間里面放有若干四條腿的椅子和三條腿的凳子,而它們的腿數加起來一共是60,那么試問椅子和凳子分別是多少?在提出問題后,教師就可以先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尋找答案。得出正確答案后,教師可以在提出類似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有了之前觀察的經驗,那么部分學生就可以將這樣經驗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從而利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最終豐富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
3.創設實用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既要保證課堂的活躍性,又要求課堂具備有效性、充實性、高效性等。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有效積累基本活動經驗,教師不能僅僅將教學重心放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上,而是要深入地研究教材,理清教材中知識的脈絡,構建其完整的知識網絡,從而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確保教學情境的真實有用,譬如在講解“平均數”時,教師可以創設如下問題情境。
問題:比一比那組同學口算能力強?
甲組:
姓名:張明王偉周毅李曉雯鐘強
每分鐘各自口算正確的題目數:15 16 18 23 15
乙組:
姓名:黃雯雯
張志遠方文
陳小紅
每分鐘各自口算正確的題目數:18 15 19 2l
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下,由于兩個小組的人數是不同的,因此對兩組同學口算能力進行比較時,便不能單純采取直接比較總數的方法。在這時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從平均數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學生深入思考便不難得出如何通過求平均值解決這個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并獲得一定的基本活動經驗。
4.系統關聯性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獲取經驗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問是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系統關聯性的教學提問,能夠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并幫助其獲得一定的基本活動經驗。然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肯定都會注重對知識系統的整理,但是這樣的整理不要作為最后的“救命稻草”來用。在授予新知識之時,在課堂之中,在提問之間,對知識系統整合就應該有效表現出來。要用問題激發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從而更深層次地探索學習知識,這樣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實踐。怎樣才可以收到這樣的效果呢?這就需要教師在提問之前做系統的知識歸納,然后有機地將多個知識點連接起來,然而學生一旦思考就停不下,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例如在學習乘法運算時,為了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完整化,教師可以在提問教學過程中適當融入除法運算法則的透析,如此相輔相成地講解,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整理知識,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系統,從而掌握知識間的聯系與差異,最終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5.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深化基本活動經驗
從本質上講,基本活動經驗的獲取,除了一定的實踐領悟外,有效溝通交流也是其有效的獲取途徑。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確保學生獲得更多的活動經驗。教師應該積極組織學生討論學習,在談論中汲取他人優秀的經驗,從而完善自我。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按照成績的和興趣的多元化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然后教師布置適當的任務,讓各個學習小組通力完成。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充分溝通交流,可以取長補短,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較強的協作能力,并獲得實用的基本活動經驗。
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下,發展學生基本活動經驗有著重要的意義,它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起科學的數學思維,同時也為學生解決實際數學問題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深入理解基本活動經驗的含義,其次要引導學生觀察實踐,豐富基本活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