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洪福
【摘 要】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著“快”節奏、“快”節拍的弊端。如何改變“快”教學,讓數學“慢”教學,值得思考。文章從數學概念、公式教學,解題教學等幾個方面,論述高中數學“慢”教學的幾點體會和實踐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教學;概念;解題;實踐活動;慢教學
目前高中數學“快”教學現象比較普遍,對數學概念、數學公式的推導、數學定理等全部采用“給予”的方式,看似快捷、省時高效,實則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囫圇吞棗,對概念、公式、定理、公理等“夾生”,對解題類問題,缺乏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老師“保姆式”教學,學生“嬰兒式”待哺的做法,導致數學課堂教學的低效,學生數學成績的不盡人意。
教師應適當“慢”下來,給學生時間和機會去思考、探索、體驗和實踐,讓他們自主探討解題思路和過程,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綻放思維,提高數學能力。下面,結合數學教學的主要版塊——概念、公式、定理、解題等幾個方面,論述高中數學教學中“慢”教學的體會和思考。
一、數學概念“慢”教學,讓學生探索概念的內涵
傳統教學,教師們對數學概念的教學,主要采用“給予”的方式,教師開門見山介紹相關的概念和定義,讓學生死記硬背,之后,再運用。這樣,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一知半解,即使記住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容易混淆。而如果學生自主構建的知識,記憶會相對持久。因此,概念教學,教師不妨“慢”一步,該學生自主探討、自主吸收的時間。
如對于《平面解析幾何》的“直線的斜率”的教學,教師不能走進教室,給出直線斜率的概念,給出斜率的計算公式,然后,給出相應的練習,讓學生運用斜率的概念和公式而鞏固的教學方式,無容置疑,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學得枯燥乏味。而如果教師通過情景教學,呈現樓梯的坡度、路面的傾斜度等,引導學生思維直線也會跟樓梯和路面一樣,也有一定的坡度和傾斜度,那么,直線的傾斜的程度就是“斜率”,這樣,情境教學,由路面、樓梯等生活化的情境,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形象化的理解和掌握。
二、公式的推導時“慢”一步,讓學生探索推導的過程
數學公式是數學解題的根據,也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對于公式的推導,教師習慣于“代勞”,習慣于教師推導,學生聽講。而為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公式的推導,教師可以改變“快”教學,應放慢腳步,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如對于斜率的公式的推導,教師給出了斜率的計算公式后,提出:一條直線如果垂直于x軸,那么,這條直線就沒有斜率。這樣的教學“一言以蔽之”,學生還沒有聽清楚是怎么回事,教師就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如此“快”節奏的課堂,多數學生沒來得及思考,也沒來得及問為什么,就被牽著往前走。教師應給學生質疑、思考的時間,因為直線垂直于x軸,所以直線上的兩個點的橫坐標相等,即x1=x2,所以x1-x2=0,0不能做分母,所以,此時的k不存在。這樣,在學生質疑時,停下來“慢”教學,有助于學生的思維和創新。
教師在推導數學公式時要“慢”教學,還應體現在對于數學公式的推導的過程留給學生,讓學生發揮主動性、創新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索。如對于斜率的公式,更應該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教師應給學生時間自主閱讀教材,或者討論相關內容。讓學生自主構建,斜率的概念和公式借助于直角坐標系而定義,如果直線上有兩點P(x1,y1),Q(x2,y2),如果x1≠x2,那么斜率k=y2-y1/x2-x1,并且,很容易得出如果x1=x2,則斜率不存在。這樣,學生自主探究,親自體驗知識的探索過程,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數學解題時“慢”教學,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教材中的例題、課堂上的例題、習題課上的練習等的處理,教師往往采用教師講的方式,習慣于題題過關,一題不講不放心,學生們看著老師講方法、講解題過程、講解題思路,看老師有板有眼地板演和書寫,時而迷迷糊糊、昏昏沉沉,時而點頭稱是,唯唯是諾??墒?,學生們對老師講過的題,再做一遍,不一定都會,如果變化題型、換個問題的方式,更是束手無策。這就是教師“一言堂”、“遍地開花”的弊端和后果。
不論是例題,還是練習題,還是考卷上的試題,教師在教學中,應把對這些題的分析的方法、解題的技巧、解題的思路等的探討,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找到解題的方法,從而提升解題能力,大量的訓練,也會實現舉一反三之效。
如學習《基本初等函數》的練習題:
已知f(x)=3x,求證:(1)f(x).f(y)=f(x+y) (2)f(x)÷f(y)=f(x-y)
常規教學,教師會一步給出證明的過程,如對于f(x).f(y)=f(x+y)的證明,完整的證明過程應該是:
證明:(1)∵f(x)=3x,
∴f(x)=3x f(y)=3y f(x+y)=3x+y
則f(x)·f(y)=3x3y=3x+y
則f(x)·f(y)=f(x+y)
此時,對于(1)教師已經給了證明過程的“示范”,(2)f(x)÷f(y)=f(x-y)的證明,教師就沒有再給以證明和講解,再講就有畫蛇添足之嫌,學生會感到不耐煩,應把這個問題的證明,留給學生,讓其自主完成,或者“小老師”講解出來。這樣,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中數學應實施“慢”教學,讓學生在“慢”中出彩,在“慢”中創新,在“慢”中提高,在“慢”中發展,使數學教學因“慢”教學而走向高效。
【參考文獻】
[1]周忠良.淺談對高中數學教學的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13(13)
[2]明建軍.對高中數學教學反思的理解、實踐與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