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仁
摘要: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習作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學生的大部分生活應是在課堂中度過的,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這是毋庸質疑的。我們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抓住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語文素養;小學語文;培養策略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為氛圍,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文化氛圍中得到解放,在自由自在的而又奮發進取的氛圍中展現生命活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以及主體發展的需要,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普遍不高的現狀,本文主要針對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巧用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語文教學領域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它不但突破了傳統教學手段的局限性 ,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還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學習《海底世界》一課。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的特點,設計制作了精美的,興趣盎然的多媒體課件。首先讓學生欣賞課件,海面波濤洶涌,海底的寧靜,寧靜中有不同動物發出的聲音:有嗡嗡、啾啾、汪汪、呼嚕聲。海底深處有發光器的的動物在來回穿梭。在聲、光、色、像創設中,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對海底的景色產生濃厚興趣,學生學習課文的有利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地轉向于課文內容的學習。因此,提高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明顯加強,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情感,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注重背誦積累
現在是“少聞少兒書聲瑯瑯,但見學子題海沉浮”的現象司空見慣。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并不樂觀的原因。如果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多讀,多積累,根據學生年齡我特征和思維特點,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考中,在相互討論中,在合作探究中去動口、動腦、動手中學習朗讀,感受語言的優美,體驗閱讀的興趣。這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很重要的。首先閱讀教學要淡化內容分析,加強朗讀、背誦訓練。 語文教學時著重在熟讀課文上下功夫;在記憶常用詞語,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誦詩文佳作上下功夫。其次增加課本中的背誦量
三、注重寫作能力的培養
寫作能力是表現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方面,特別是對于處于成長階段的小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對于將來的考學、工作、交際、深造、發展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并且培養小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將對他們以后的寫作產生深遠影響。而語文素養的養成對寫作方面也是硬性要求。要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我認為應該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①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讀一些故事書,或者配文字內容的漫畫、圖書等,在課上舉行讀書會或者老師抽出空課,給學生講故事,讓他們在欣賞故事的同時學到一些文字的表達方式;②應該多讓學生朗讀一些優美的詩歌、散文、課文等,可能的話盡量讓他們背下來。③學生多到大自然中去,多接觸生活,對一些事物進行描述,回來后和同學一起寫寫心得體會;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一些成語、排比句、好的段落讓學生去記,一段時間過后,他們的寫作水平上去了,就會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找到了這個老師,提高寫作能力就會水到渠成了。
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
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組織并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角,進而達到語文教學的最好效果,這些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的追求。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認識活動與感情是緊密聯系的。在教學中,我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尋找與文中的生活相似的體驗,使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更好地進行教學實踐活動,這樣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是個大課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義遠遠大于我們的課堂教育。在教學中我們如果有意識地把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場景和教學內容聯系起來。那么教育效果比單純說教的效果要好上許多倍。在構成語文素養的諸要素中,語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說到底,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要通過他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體現出來,而且一個人也只有具備了相當的語文能力,能讀會寫,善于吸收和表達,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實踐,語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